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校长 侯建国
一所大学,给人最直观印象的是她的大楼、设施和广场,而最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判断的,则是她无影无形却无时不在的精神围墙。它将这所大学与其他大学区别开来,并对社会、市场的烟火气、市侩气进行某种程度的过滤,让大学本身保持自己适度的清高、独立与自由,从而能够按照教育和科学的内在规律,而不是踏着世俗的节拍跳舞。
中国科大建校半个世纪以来,几代科大人持之以恒、砥砺品行,形成了具有突出个性色彩的优良传统,在科技、教育乃至社会各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这道经久弥坚的精神之墙,使得中国科大能够在风起云涌的社会潮流中不左顾右盼,而是咬紧牙关始终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
在我看来,这道精神围墙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大志——以报国为本。中国科大是在我国“向现代科学进军”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贡献高水平科研成果历来是科大办学的两个最主要目标。由郭沫若校长填词的科大校歌里唱道:“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这是对科大人科教报国、勇攀高峰的远大志向的最直接也最准确的表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大人从来不甘落后、不甘沉沦,即便是在“文革”下前合肥逆境图存的艰难岁月里,也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二是大师——以学术为本:中国科大承中科院“唯实、求真、协力、创新”之院风,继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大师“严肃、严密、严格”之作风,形成了学术优先、教授治学、民主办校的优良传统。几代科大人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校风和学风,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历来注重培育批评、质疑和相互尊重、宽容的氛围,尽可能地减少来自各方的行政干预和影响,给教授、学生的学术研究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和自由。
三是大爱——以育人为本:大学的第一要务是育人,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中心。郭沫若校长给寒假不回家的学生发压岁钱、钱学森先生用稿费给学生买计算尺……这些发生在科大创建阶段的师生情谊至今令人难忘,且薪火相传。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关心学生生活上,更渗透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比如科大本科生招生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860人左右,就是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生均教育资源,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也因此,科大学生在自主选择专业、参加科研训练等方面都拥有国内最好的条件和机会。
大学精神从长远意义上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未来命运。中国科大之所以能在历经坎坷中不断创造辉煌,正在于拥有一种根脉不断、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她所焕发出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将在中国科大面向未来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中,继续鼓舞我们全体科大人凝心聚力、拼搏前行。
来源:《科学时报》 2009年10月9日 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