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李柔
2003年,苑震生老师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那个时候的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做科研的准备,也做好了教书育人的准备。“做老师我可以把我知道的教给学生,我觉得我好像有这个潜质。”苑老师如是说。
苑老师曾经是科大第一个转系班的班主任,那时候转系班只有四五十个学生,都是非物理学院的系转过来的。当时那个班对科大来说像是一个新生事物,包括苑老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在一起探索。“首先,你得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转过来吧,然后作为一个新聚在一起的班,让他们磨合磨合成为一体也很重要。”那时候转系还比较难,转系的学生普遍成绩比较好,也都比较有想法,所以怎样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交到朋友、得到锻炼是苑老师关注的重点。有几个学生当时打游戏比较厉害,苑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把他们从游戏上抓回来。为此,他曾经限期让一个同学把他的游戏账号卖掉,到了期限没卖掉,他直接走到学生宿舍看着他把账号删掉。当时苑老师积极组织班级活动,与学生有很多交流并且努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比起班主任,他更像是一位尽心尽责的兄长。
苑老师的课程很受欢迎,他上课很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以调动课堂气氛。“教学就像导演戏剧一样,你要让参与者都到位,都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苑老师说,老师的角色需要把知识点教给学生,并且基于这些知识点激发学生更有创造性地思考更多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只是单纯地说自己要讲的知识点,很有可能很多学生就陷入睡眠。而每当这个时候,苑老师就会抛出一个问题,等待学生主动回答,让学生瞬间变为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如果讲的内容实在很枯燥的话,苑老师会适时在其中穿插一些物理学史上的故事,然后学生们就更容易听得津津有味。遇到难理解的问题,苑老师会放慢讲课过程,或者用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解释原子磁悬浮的道理的时候,为了演示,苑老师用上了磁悬浮的陀螺,后来又用上了磁悬浮的地球仪。讲多普勒效应的时候,苑老师将手机声音放到一个特定的频率然后前后甩动让同学们感受。另外,苑老师还会截取一些公开课上的实验视频片段帮助同学们理解。而课后,他也会经常和同学讨论一些学术问题,这个时候,苑老师与学生便更像是能够交流科学思想的朋友。
“上课的过程和科研过程一样,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苑老师认为,上课的时候,你要探索如何更有效率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点,而授课和科研其实相辅相成,给学生上课的同时,老师也将知识点系统地归纳了一下,同时也加深了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有的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新鲜的问题,有时候有同学会追着老师讨论一些课题,这些对老师本人的科研可能都有帮助。而且教学也能培养科研人才,教导他们,帮他们以后的事业做准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为科研事业做贡献。
“老师们都是相似的,每个老师都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对待课堂,努力想把课上好。像我,虽然教了三年都是同样的课程,但是每一次都会重新备课,为了保证课堂效果最好,保持一个常新的状态。尤其第一次备课,有些老师会准备到很晚。”苑老师说,“我希望我的课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我有的时候会思考当初我上学的时候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努力在上课的时候讲清楚,让他们少走弯路。”
培养了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苑老师这么解释他这当老师的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