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中国科大互联网专家李京和顾雨民:20年变化翻天覆地

2014-05-13 10:54:23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1987年9月14日,中国发出第一封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揭开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在等待了漫长的7年之后,1994年4月20日,中国与国际的64K Internet信道开通,标志着中国正式全功能联入了国际互联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京在5月8日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时说,从窄带到宽带,从有线到无线,从铜缆到光纤,16年的足迹展现了中国及安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

  “记得1994年,50多家教育机构并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其中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主要的功能就是收发电子邮件,我记得还是通过命令行的方式进行操控,而且整个科大就一个账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合肥节点主任顾雨民回忆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以说是安徽省首个接触到互联网的机构,之后才有公众的互联网建设。”

  两位互联网资深专家都表示,互联网还会有进一步大发展的机会。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才刚刚开始。“必须得迎接这个变化,不管你愿不愿意。”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个时期

  两位专家称,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1、萌芽期(1994~1998年)。运营商为主导,骨干网建成开通,商业互联网萌芽。2、爆发成长期(1998~2002年)。风险投资支撑互联网发展,概念为主,但盈利模式不清。3、快速成长期(2002~2007年)。网络资源快速增长,互联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扩张,商业模式趋向成熟,几大互联网公司成长起来。4、发展与管理并重期(2007~至今),互联网在经济领域的价值开始体现,问题也暴露,互联网发展和管理并重。

  而具体到安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安徽电信在1995年开通CHINANET互联网(163窄带互联网),2000年开通ADSL及LAN宽带业务,标志着安徽互联网进入宽带时代。2003年开通WIFI业务。2009年开通FTTH宽带(光纤入户)和3G(EVDO)无线宽带业务。2014年开通4G业务。

  自2000年12月安徽诞生第一个宽带用户起,不到三年时间,至2003年3月,安徽电信宽带用户突破10万;2007年1月,安徽电信宽带用户突破100万;2011年12月,安徽电信宽带用户突破500万。

  安徽的网络速度也有1999年之前的主流速率14.4K-56K(约0.01M-0.05M)到今天的主流速率20M,并开放家庭宽带50M、100M宽带。

  20年互联网历程,从窄带到宽带,从有线到无线,从铜缆到光纤, 16年的足迹,展示了安徽电信奋发图强的进取之路; 16年的创新,让电信宽带速度更快,体验更好。

  那些年他们经历过的网络“趣事

  “由于当时大家担心病毒的传播,我们在建立科大校园网的初期,遇到了重重阻力。”顾雨民主任说,当时跟上面领导汇报时,他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担心网络病毒的传播,人们对网络都有着畏惧心理,根本不接受网络。“传统的电话更受欢迎。”

  在国际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科大校园网在1995年终于建成,但那时用modem连接电话线进行拨号上网,“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嘟…嘟…嘟…’的拨号声音。”顾雨民主任说,采取拨号上网的方式有很多弊端:一是网速慢,二是一上网就打不进电话——导致电话始终占线。“有一次校领导找一位教师,但打电话又打不进去,想这位教师肯定在上网,联系了管理员,让管理员在后台上把这位教师的账号从网上踢下去,这才把电话打进去。”顾雨民教授说,当时科大只有8个账号,很多老师都要抢号,“谁抢到就占着,有的老师大半夜就起来了…”

  在1996年,李京主任曾在香港出差,当时流行了一块“TALK”聊天工具,相当于现在比较流行的QQ,仅能采取简单的文字,“可以想下,如果从香港打电话到内地,一分钟多少钱。而这款聊天工具是全免费的。”李京主任说,在1995年互联网起步阶段,资费贵是最大的弊端,比如说发一张图片就要1000元,而且是双向收费。“当时开玩笑说,如果你想害谁,就网上给他发一张图片。”

  未来:大数据提供服务成商业模式

  李京说,今天一个人既处在微信网络中,也在微博网络和手机通讯网络中。个人行为数据记录在案,这使得电子商务将实现个性化服务。对于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李京认为,随着技术的突破,移动互联网迎来井喷式发展,加速对传统业务的替代,互联网应用面临新的创新和新机会。同时,大数据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现在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个人使用互联网时留下信息,构成大数据的基础。通过大数据提供服务成为一种商业模式。但是互联网“可信”环境有待改善,技术层面:病毒木马、账号被盗以及钓鱼网站情况较严重。互联网虚假信息、消费欺诈情况频出。

  “我思考的一点比较有意思,使用了智能网络,个人隐私就随之变少。细想想就会感到害怕,一旦使用了网络,你就别想有个人隐私,它会记录你的个人信息、使用痕迹、搜索习惯等等,这些信息汇集成一个大数据,它甚至比你自己都了解你自己。”李京说,曾经有一个朋友建议,可以根据大数据开发出一款软件,让现实中的人,了解网络中的自己。

  据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作为中国教育和科研网主干网38个主节点之一的合肥主节点和安徽省教育和科研网网络中心,负责管理和运行CERNET合肥主节点、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CERNET2合肥主节点,以及安徽省网中心,包括省网的主干与统一的网络平台。目前,该中心正筹划一个智慧校园主题,实现移动学习、智慧一卡通、电子眼等功能,以规范教育管理、加强信息沟通。

  来源: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 李志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