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态可掬的小牛、青春洋溢的大学生活、清新唯美的校园风景、刺激紧张的比赛场景……当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中国高校首部校园题材原创动漫电影《牛转乾坤》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多媒体教室首映,引发同学们对高校文化精神的热烈讨论。
校园里的“牛”文化
《牛转乾坤》是由中国科大新闻中心组织创作的原创校园动漫电影。影片以该校“蓝鹰”机器人团队18次获得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冠亚军的辉煌战绩为背景而创作,以“孺子牛”机器人足球队愈挫愈奋,拼搏进取,最终取得国际大赛冠军为主线,展现了科大人矢志不渝、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首映当晚,在50分钟的播放时间里,现场观影的同学们仿佛经历了一场清新的青春励志之旅。
值得注意的是,《牛转乾坤》的创作团队主要由科大师生组成:导演洪孟良是中国科大人文学院教师,编剧蔡立英在参加创作时,还是该校科技政策与科技传播系的一名学生,影片主题歌《破茧成蝶》也是该校学生的原创作品。动漫制作则由科大校友陈拥权牵头的公司完成。
“《牛转乾坤》其实就是科大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展示科大人的精气神。”据洪孟良介绍,之所以定名为《牛转乾坤》,与科大校园里的孺子牛雕像密切相关。孺子牛雕像是科大78级学生毕业之际捐款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已经积淀成为科大的文化象征物之一。在科大,学业优秀的学生被称为“小牛”,诞生“小牛”的学生宿舍被称为“牛棚”,而该校学术水平高的教授被称为“大牛”。
“"牛"文化表征着科大人倔强、执着、勤奋、昂扬的生命精神,选择《牛转乾坤》作为这部动漫电影的片名,正是希望这部电影能深刻地阐释并向社会传播中国科大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涵。”洪孟良说。
该校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侯建国还特别为影片首映题词“任重道远,砥砺前行”、“勤力奋勉,成就梦想”,表达了对中国科大孺子牛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与谆谆勉励。
接地气的文化传播
长期以来,高校文化传播中存在着形式单一、渠道不畅等问题,品牌形象的立体化塑造格局尚未形成,尤其是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单向传播形式很难获得青少年群体的认同。
“随着传播环境和条件的革命性变化,特别是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文化形象和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已经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中国科大新闻中心主任、《牛转乾坤》总策划蒋家平表示,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在巩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基础上,完全可以围绕大学品牌的核心内涵,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贴近年轻人的文化产品,并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平台,进行立体化的塑造和传播。
作为国内高校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一次积极尝试,《牛转乾坤》的首映在科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众多学生通过微博开展了热烈讨论:“支持原创动漫电影,支持科大!感谢所有具有孺子牛精神的科大人!”“支持《牛转乾坤》,科大精神万岁!”……影片的成功首映激起了同学们对科大精神高度的认同感,而首映当晚向学子们派送的限量版“孺子牛”卡通胸徽纪念章也成为科大校园的“新宠”。
出席首映式的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李国阳则表示:“《牛转乾坤》是中国科大校园文化接地气、有朝气的充分体现。”
据悉,高校新闻中心已与新浪微博达成共识,新浪微博将在首映后对《牛转乾坤》进行网络推广。 (本报通讯员 曾皓)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3-12-05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