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刚刚获得全国最高科学奖的吴文俊院士在百忙中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在安排紧张的讲课、交流的空隙,吴文俊院士特意提出要见一位该校的年轻教师,并表示对这位教师的工作很感兴趣,这位年轻人就是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教师陈发来教授。
今年刚刚35岁的陈发来已经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生活、工作了将近20个年头。1982年他从安徽省太湖县贫苦的农村考入中国科大后,在这所充满活力的科学殿堂里尽情地汲取着营养,学士、硕士、博士,陈发来在数学的海洋里逐渐成长起来。1994年刚获得博士学位的陈发来被学校送往美国杨伯翰大学计算机图形实验室做博士后,一年多的学习和工作,使年轻的陈发来眼界大开,他要在数学的领域开辟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回国后的陈发来一头扑在了教学上,从开始踏上讲台起,陈发来共完成教学课时超过了2000学时。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中,陈发来渐渐爱上了七尺讲台。年轻气盛的科大数学系的学生们,喜欢这位上课从不拘于形式,常打乱教材的前后顺序,不喜欢灌输,却喜欢与同学在课堂上讨论的年轻教授的授课。在每年校方组织的教学检查中,学生们常常毫不吝啬地把他所讲授的课程评为优秀。
就在陈发来在讲台上越来越如鱼得水的时候,一项全新的课题展现在他的面前——数学建模。90年代初,当数学建模这一全新的事物来到中国时,中国科大人就敏锐地察觉到这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绝好方式。在综合考虑后,校方决定让陈发来与李尚志教授一道担任中国科大数学建模队的教练。于是,在紧张的教学任务之余,陈发来又投入到教练任务当中。可对于陈发来来说,数学建模同样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怎样才能不辱使命?陈发来采取首先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再作出报告、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的办法,从中磨练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他本人的角色则由一个教练变为一个组织者。数学建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方面,陈发来费了不少心思,他和李尚志两人带着学生从安徽省的大中型企业找来不少实际问题并逐一攻克。实际问题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使中国科技大学的数学建模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们取得了美国赛特等奖1次、一等奖15次;在国内赛当中,他们也夺得特等奖1次、一等奖16次。不仅如此,陈发来还积极协助安徽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先后10余次在培训班授课,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同行们。中国科技大学的数学建模活动,也因此获得中科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教学上,陈发来是一把好手,在科研上同样成绩显著。1997年,他还是和李尚志教授一起,开展《数学实验》课程的试点建设工作,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努力,他们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受到全国数学界的一致好评与广泛赞誉。在他所承担的973重大项目“数学机械化及其自动推理平台”二级子课题以及其他国家级课题研究中,陈发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或EI)检索论文10多篇。关于曲面隐式化的工作在国际最负盛名的图形学期刊SIGGRAPH上发表后,被国际同行誉为“近年来几何造型领域最出色的工作之一”。(本报记者 俞路石)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