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象更新,榕城的春天更加妍丽。84年4月的一天,偶接好友福建省计算机所陈学恭所长来的电话,说“清华校长、您母校原党委书记刘达来闽调研,要见见您”。我喜出望外地放下手边工作,即到刘书记下榻的福建省政府接待处的温泉宾馆。寒暄后,才知道他应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邀请第二次来闽(第一次是30年前在林业部任职时来闽检查林业工作)。因他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省政府办公厅找了清华在榕校友陈学恭一起去机场接他。一见面,他就问陈,你认识黄桂源、吴仲超吗?我要见见他们(吴仲超系福州三中63年高二超长生,刘书记破格批准录取入学,现在国外)。这是我们自72年我因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回福州前到牛棚向他告别后的第一次相逢,劫后余生,感慨万千,那情景不言而喻。
因刘达书记去榕逗留时间很短,活动安排很紧,经多方商定于次日上午去宾馆会议室召集部分校友见面会谈,出席的有郭鼎生老师(原外语系)、张家坤、刘富祥、陈新、陈世奇、林钟光、林东钦、孙建嵩、何其允、吴善宝等10多位。会上畅叙拨乱反正后母校第二次创业巨变、师生近况,还在刘达书记的建议下,酝酿成立福建校友会,以便更好联络校友、关心母校、融入社会。中国科大福建校友会有今天的发展,就是刘达书记此行奠定的基石。现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家坤校友在2003年校友迎春茶话会上提议明年(2004年)福建校友会成立二十周年时,要好好庆祝一番,也寄托大家对刘达书记的缅怀,这是后话。
座谈会进行了一个上午,在将结束时,刘达书记还特别提到请在闽校友帮助母校机械厂师傅陈乃木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动的事,恰好张家坤校友时任省委组织部青干处长,党组成员,将此任务接下了。(乃木不久调回老家漳州市直机关车队,现已退休。)
会后在省人事厅任职的60级校友侯振刚找我要单独找刘书记征询他儿子侯洪涛报考大学的事情,刘书记在临离福州的前天晚上在住处会见了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振刚校友开门见山说他儿子不久考大学,请教报考清华还是中国科大?刘书记回答说:我刘达从来不讲假话,今晚李秘书(清华毕业生)也在场,我想两个大学都好,但建议你儿子报考中国科大,道理有三:一是中国科大年轻人多,不复盖人才,更加有朝气;二是教员肯教有冲劲,学校采取特殊政策,实行国外进修来去自由等,人才辈出、学风好,学生好问勤学;第三,是杨振宁先生说的,中国科大搬迁下合肥不是件好事,侯振刚回去跟夫人潘仁庆(也是60级校友)合计,接受了这个意见,把大儿子送到母校,现在美国硅谷,事业有成。不仅如此,后来也把小女儿送到母校读书,现在女婿、媳妇都是母校之友,“一家两代六人皆科大人”,传为佳话。
我在母校时就熟悉刘书记一手好书法,送别时,我大胆地向他索字墨,他高兴地答应回京给我写。遗憾的是,他很忙,后来身体欠佳,生病卧床。虽有天我出差抽空看望他,但再难启齿请他提笔赐字,现回忆此事,甚感遗憾。但他生前给冯斐老师(钱志道副校长夫人)的墨迹“虽不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是对她一生的写照,也是对我的叮嘱,每次看到这幅字画,我就没有遗憾了。
刘达书记永远活在我们科大人的心中!(60级校友 黄桂源写于2003年)
来源: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