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中国科大201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着装授予仪式在东区大礼堂隆重举行,近两千名研究生毕业生与导师、家长、亲友汇聚于此,共同见证人生的重要时刻。现场播放了师长、校友、教职工的祝福视频,对即将进入人生新旅程的毕业生们表达了祝贺和希望;校学生合唱团以朴实而深情的情感,演绎了动人的《共和国之恋》和《月琴》,表达了莘莘学子们对母校的不舍和依恋。
上午九点,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校领导许武、侯建国、窦贤康、叶向东、陈晓剑、周先意、朱长飞,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李曙光院士,部分学院执行院长李嘉禹、刘万东、杨金龙、陈华平,以及导师代表董振超,身着导师服在主席台就坐。毕业典礼由张淑林副校长主持。大洋洲汤加王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西亚梅利耶·拉图先生及其家人也作为远道而来的特邀嘉宾,来到现场。
伴随着《永恒的东风》乐曲响起,30多名同学托举着巨幅校旗,从礼堂的后方缓缓向主席台移动,最后将校旗悬挂于主席台正中央,现场爆发出长久的欢呼和掌声。
毕业典礼上,窦贤康副校长宣读了学校关于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决定,徐俊等530人获得博士学位,张明等1388人获得硕士学位。
校学位委员会主任、校长侯建国在典礼上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对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指出,2013年对科大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今年是学校建校55周年,是首批本科生毕业50周年,同时也是首批博士生毕业30周年。1978年,中国科大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并率先建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30多年来,科大累计授予博士学位六千多人,累计授予硕士学位两万多人,如今这些硕士、博士都已成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才。在研究生生涯的几年时间里,同学们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业,逐步成长为学校科研队伍中令人瞩目的生力军,还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母校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侯建国校长以60年前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自然》杂志发表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为例,阐述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中国已是一个科研大国,但远非一个科研强国,缺乏原始创新已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瓶颈,希望同学继承和发扬科大人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未来成为推动各自领域创新发展的领导者。
侯建国校长还为现场的毕业生们讲述了《自然》杂志上刊登的5个时间跨度漫长的科学实验,认为重大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他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事业,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通过执着的努力去成就最好的自己。最后,他祝福即将毕业的各位同学,作为科大撒向社会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扎根、成长,以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为母校做出积极的贡献。
导师代表董振超教授在致辞中从自己所在团队近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拉曼成像谈起,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做研究的几点体会:一,学习和工作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听从内心的呼唤,遵循内心的兴趣和爱好,以积极、乐观、主动的健康心态去对待学习和工作;二,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向他人学习,善于与人交流和合作,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生机缘,虚心求教,广收博览,并将知识一步步走向融会贯通;三,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有韧劲精神,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要有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要有坚守的勇气,这往往是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毕业生代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学位获得者徐俊在发言中表达了对父母、老师、母校培育之恩的感谢。他说,在科大求学五年里的每个生活片段,已经在今天定格为最美好的回忆。站在崭新的起点上,带着母校的关爱,带着科大人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带着梦想,我们再次出发,在未来前行的日子中将绽放独具科大魅力的光芒。
随后,全体毕业生起立,在侯建国校长带领下庄严宣誓:“感恩父母养育,感谢导师教诲,不忘母校培养。我们坚守母校信念,热爱科学、崇尚真理;我们传承母校精神,科教报国、追求卓越。我们用激情和智慧建设祖国,用责任和行动回馈社会,用成就和硕果回报母校。”
激昂而熟悉的校歌旋律在礼堂里再次响起,全体毕业生高唱《永恒的东风》。
最后,在校歌的乐曲声中,同学们身着学位服依次走上主席台,校领导和导师代表们为他们一一扶正流苏。
学校精心设置了研究生毕业典礼的各个环节,并进行了网络同步直播,很多场景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命学院博士毕业生华娟和亲人们在现场合影留念,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她告诉新闻中心记者:“在校歌响起、传递校旗的那一刻,心里升腾起一种作为科大人的强烈自豪感!”信息学院硕士毕业生徐义民说:“今天最让自己动容的部分是校长的讲话,他对我们的教诲和希望,会长久地激励和指引我们前行!”
(新闻中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