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中国科大物理系强激光研究室原主任吴鸿兴教授来到学校档案文博院,将他珍藏三十年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友谊勋章及证书一套捐赠给学校永久保存和适时展示,档案文博院执行院长方黑虎接受捐赠。
捐赠仪式结束后,吴鸿兴教授接受了访谈,娓娓道来这枚勋章背后的故事,并介绍了中国科大激光实验室的发展历史。
吴鸿兴教授介绍,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1961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同年,刚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吴鸿兴,来到中国科大技术物理系进修并留校任教。
1963年,在副校长严济慈的安排下,吴鸿兴赴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习激光相关知识,并参与完成了我国首台调Q红宝石巨脉冲激光器的研制。1964年,学成归来的吴鸿兴在中国科大率先开设激光原理课,建立激光物理实验室,并创办激光专业。
1979年底,吴鸿兴团队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开始研制建造高功率激光装置,经过十年艰辛探索和努力,于1989年10月建成世界首台“万兆瓦可调谐新型钕玻璃激光装置”。以著名光学专家、学部委员王大珩为首的鉴定委员会,对该装置全系统进行严格测试,确认在万兆瓦级的高功率激光系统上,实现了激光输出波长在宽范围内可调谐,这在世界上属首台,其综合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
中国科大建成万兆瓦激光装置的消息被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后,引起朝鲜方面的关注。朝鲜科学院专门派人前来我校对该激光装置进行了考察,希望加强与我校在强激光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
中朝两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4年,中国科学院与朝鲜科学院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其中强调以中国科大与朝鲜理科大学的交流合作为科技合作的重点。之后,双方互派代表团进行了20多次交流访问。吴鸿兴教授从1986年起,曾5次访问朝鲜理科大学,进行激光领域的科技交流。
在此背景下,朝鲜科学院向中国科学院提出,希望中国科大帮助朝鲜理科大学建造高功率激光装置,在朝鲜理科大学成立“朝中友谊激光研究室”。后经学校有关部门与强激光物理实验室吴鸿兴团队进行充分协商讨论,并经中国科学院支持批准,决定由强激光物理实验室在万兆瓦可调谐新型钕玻璃激光装置的技术基础上,负责建造一台千兆瓦级的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以中国科大的名义赠送给朝鲜理科大学。
在中朝两国科学院的支持配合下,吴鸿兴团队最终于1991年底高标准完成了高功率激光装置的设计建造任务。整个装置的光学长度为8米,输出激光脉冲能量为20 J、激光脉冲宽度(FWHM)10ns、激光脉冲功率2000 MW、激光束发散角0.5 mrad,并命名为“长虹激光装置”运往朝鲜。
1992年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八十华诞,中方决定将此激光器作为贺礼赠送给朝方,作为中朝友谊的见证。朝鲜科学院在朝鲜理科大学新建的“朝中友谊激光实验室”举行了隆重的接收仪式。
鉴于中科院、中国科大为推动中朝友谊所作的重要贡献,1992年4月8日,朝鲜金日成主席发布政令,授予中国科大校长谷超豪院士、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冯宝胜和中国科大强激光研究室主任吴鸿兴教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友谊勋章”。
获授勋章30周年之际,吴鸿兴教授决定将勋章和证书捐赠给学校档案文博院,并介绍了这枚勋章背后的中朝友谊和学校激光学科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够激励广大师生在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档案文博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