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欢欢 ■桂运安
“刻苦学习,不辜负青春年华,不辜负伟大时代!”在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的同学们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后,中国科大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并结合各自工作和生活实际畅谈学习体会,掀起学习高潮。
该校少年班学院本科生陈昊表示:“我们的校训是‘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我作为中国科大学生,更要坚定赤子之心、坚定信念理想,不忘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努力练好基本功,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我庆幸生于新中国”
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新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同学们再一次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陈昊告诉《中国科学报》,同学们平时在党支部的学习讨论会上也会展开热烈讨论交流。“大家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要求鞭策自己,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
该校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卢嘉炜对在党的带领下我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感受最为深刻。她感慨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句简单朴实的话,深刻表明了党带领我们脱贫攻坚的决心,而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真的做到了!”
张桂梅、黄大发、王继才、张定宇……这些平凡的英雄也令同学们感动。卢嘉炜表示:“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即使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党员,依然可以从最平凡的事情做起,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精神。”
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刘凯表示,过去两年,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我会在党的带领下,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中,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青春力量、实现自我价值。”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黄欣祺说。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2021年12月以来,中国科大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多次为学校师生作宣讲报告,还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系统解读全会精神。
许多同学表示,感受最深的是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中提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这句话让卢嘉炜倍感震撼和感动。她说:“生在红旗下的我们是如此幸运,能参与到祖国伟大富强的建设中,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卢嘉炜和同学们最常提起的,就是如何做到“有担当、有作为”。她认为,首先要志存高远,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坚定理想信念。谈及自己的研究方向,卢嘉炜表示:“因为内心有信仰,所以会更加勤奋和坚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同学们表示,当代年轻人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理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奋力奔跑,直面挑战。
陈昊的理想是在机器学习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其产生更广泛的应用,为科技强国增添一份力。他说:“通过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因为有了远大的理想,我在学习生活方面也更加自信,心无旁骛,不怕困难。”
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2021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施了对火星的绕、落、巡,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
作为“天问一号”火星磁强计载荷工程师,刘凯和课题组成员深刻感受到国家在党领导下的日益强盛——在“天问一号”的研制中,大家排除万难、砥砺前行,自主攻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最终圆满完成了研制任务。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会有千千万万个科技工作者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通过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也更加坚定了我参与下一个百年奋斗的决心和信念。”刘凯告诉《中国科学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技创新被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作为一所为“两弹一星”培养尖端科技人才而建的高校,“科教报国”的接力棒传到了中国科大新一代青年人手中。
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中心科研骨干黎正平主要从事单光子成像方面的科研工作。近期,他和团队实现了超过200公里的远距离单光子三维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十公里提升到百公里量级。
黎正平表示,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自己的科研事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例如,在科研方向选择上,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努力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
从事量子通信相关研究,需要在偏远的野外开展大量外场实验,对科研人员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这时候,十九届六中全会科学概括出“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激励我们自信自强、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做出‘从0到1’的开拓性工作,为国家发展做好战略支撑。”黎正平说。
《中国科学报》 (2022-01-1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