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交叉培养少年班大学生

2013-09-04 11:24:01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进了微尺度国家实验室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试验区,就可以根据兴趣变换专业,还能跟着一流的科学家参加完整的科研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举行2010级学生平台选择报告会。走上讲台的报告人阵容强大,他们分别来自5个专业院系,包括1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位系主任和3位副院长。在近4个小时的时间里,5位专家教授依次为200多名学生介绍了相应院系的历史现状、专业设置、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及职业前景等相关情况。
  主持报告会的少年班学院副院长尹民说:“少年班学院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整合以来,使原本在选择专业方面非常自由的少年班学生,可以在更加交叉融合的学科平台上实现自己的兴趣发展。”

根据兴趣可变换专业——交叉大平台上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和国外导师通过网络进行视频聊天,沟通研究题目的进展,是少年班学院大三学生王玉砚这些天经常做的事情。今年暑假,她前往美国,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两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美国教授要求她提前查阅一些数学统计方面的资料,掌握有关软件的知识,这正是她现在主攻的专业方向。
  2008年,正是王玉砚入学的那一年,中国科大“少年班——微尺度国家实验室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试验区”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开始实施。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是一个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新型实验室,其学科领域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和信息科学,实现了一级学科之间大跨度的整合。这与少年班学院不分系、不设固定的专业、对每个学生都根据其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等特点有了更大的契合度。
  少年班学院党总支书记杨义英说:“成立试验区之前,少年班学院和有些学院在课程设置上衔接还不够紧密,如果选择生物、化学等专业的学生,还要转到相关的院系。如今有了试验区,学生面对交叉学科的大平台选择空间更大了,管理上也更顺畅。”
  王玉砚成为试验区的首批受益者。经过近一年基础课的学习,在大一下学期时,她选择了物质科学平台,希望向生物方面发展。但到了大二下学期,她确定了自己向“统计”发展的方向。“我觉得学习统计对我今后向金融、经济等方面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王玉砚说。

导师对待学生像父母——  一流教授与学生共同成长

  7月的一个下午,不到两点,罗毅就坐在了少年班学院4楼的学导办公室里,等候学生上门咨询。这位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瑞典皇家工学院教授、世界知名的理论化学家,如今也是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成员,这是他作为少年班学院的学生导师第二次到学院“坐班”,接受学生咨询。
  两个学生结伴而来。一个学生将来想做科学家,但是他觉得现在的科学都让别人给做完了,罗毅就给他讲“科学无止境”的道理;另一个学生对转专业充满困惑,不知该怎么选择,罗毅就给他分析学校各个学科的特点。“大多数学生的问题都在学业发展方面,我主要是鼓励他们多接触各种信息,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要钻牛角尖。”罗毅说。
  包括罗毅在内,一共有60多位年富力强的一线中青年教授受聘成为少年班学院的学生导师,其中一半来自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每周有两个下午是导师与学生固定的交流时间,学院会把前来接受咨询的导师资料提前发布在网上,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前来与导师交流。
  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陈旸说:“通过多方位和全面的学业指导教师制度建设,让少年班学生与一流的教授科学家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让一流教授和优秀学生共同成长。”

本科生做研究生的工作——  尽早进入实验室及科研一线

  据介绍,中国科大每届本科生只有1800人左右,但每年实施的“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却有1200多项,每届本科生有65%以上的学生参与这些项目。其中,少年班学院学生参与该计划的比例高于其他各学院。
  大二暑假时,少年班学院2007级学生王耀通过邮件和物理系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林子敬取得联系,进入大三时,他成为林子敬实验室里唯一的本科生。这个实验室也是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一部分。
  大三期间,王耀的学习状态就和研究生一样。除了上课,上网、自习、查资料,都在实验室度过。看文献、做计算模型、和博士生交流,成为王耀在实验室的学习常态。“这个实验室最大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王耀告诉记者,“我的工作就是用计算软件做物理研究,研究生化问题。”大三一年,王耀编了1万多行的小程序,看了10多篇国外的英文文献。
  王耀在实验室的收获,体现在2010年暑假的国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只用了两个星期,王耀就完成了一个计算模型,并写出了5份英文报告,得到了美国教授的高度评价,还被推荐在该校攻读研究生。如今,20岁的王耀已经获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额奖学金,8月份奔赴美国攻读物理博士。王耀说:“和导师的交流、与研究生的相互启发,在大学阶段就能在一线学者的言传身教下参与完整的科研过程,对我的创新能力提升非常关键。”
  在2011届少年班学院毕业生中,40%左右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全都获得了国外名牌高校的全额奖学金,还有40%左右的学生选择中国科学院及本校继续深造。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中国科大选择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试验区起步,构建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说,“希望这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内在热情的自主化学习,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为国家培养更多基础扎实同时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适应能力强的跨学科创新人才。”(本报记者 杨晨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12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