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妨碍创新、干扰正常科研教育发展的“官本位”现象,在如今的不少大学非但痼疾难去,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记者在中国科技大学听到的却是“官本位在这里没有市场”。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也有教务处、科研处,一样有党委书记、正副校长,一样要争取科研经费,却为何能坚持自己的选择?说得抽象一些,是坚持用科学的精神来管理学校;说得具体一些,在一个真正追求科研教学的地方,行政只是提供服务,而谈不上权力。
“管”还是“导”
有人告诉记者,在中国科大,教授和学生是两个最牛的群体。
中科大校友李定,曾在中科大做过教授,也当过系主任、副校长。他说,当他是一个普通教授时,想批评谁就批评谁,当面批评校领导也没事;当了系主任之后,就只能批评校领导,但对系里的老师却要很小心;当他做了副校长,就只有听教授们的批评和抱怨的分了。
培养学生是中科大的重中之重。学校曾做过一次深入调研,结果发现有91%的研究生和超过85%的教师认为,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导师,导师应该是研究生质量的第一负责人。
这给了学校管理层很大启发:管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为师生创造条件,做好服务,让他们集中精力,潜心治学。“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师生在接受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而教学、科研却在高效而有序地进行。”显然,中科大以服务为目的的行政管理,与“官本位”的调调格格不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科大建起了与研究生教育相关的三大中心、五大公共实验平台和五大信息系统。在这些公共服务平台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在培养学生上,除了便捷的公共服务系统,中科大还十分舍得“砸钱”。每年支持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团队赴美国参赛,教务处拿出20万元经费,还提供了14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一年一度的校园机器人大赛,为每支参赛队伍提供3000元经费;全校6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大学生研究计划,其中一些实验相当费钱,有的试剂两三百元一瓶,需要从国外空运过来,但学校支援起来不皱眉头……中科大教务处副处长汤家骏粗略算了一笔账:学校本科教育每年投入在科技创新上的经费接近300万元。
关爱学生 低调温馨
没有“行政化”,中科大的行政管理所体现出的低调而温馨的人性化,却令人感动。
“隐形资助”就是一例。一般大学资助贫困学生,都需要学生自动提出申请,但有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出于自尊而不愿主动申请。针对这部分学生,中科大从2004年起,借助信息系统,启动了生活援助计划,又叫“隐形资助”:每月初,学校一卡通中心会统计学生在食堂的就餐情况,如果发现在食堂就餐次数很多,但消费额低于学校设置的警戒线,这些学生在次月就会自动获得每月160元的伙食补贴。
“有些接近贫困线的学生可能临时遇到困难,有些则需要长期资助。”学生工作处老师尹红说,由一卡通中心向所有获得补贴的学生发送邮件通知,收到邮件的同学即可自行前去加卡。“这种方法,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2004年9月起至今,学校共为本科生发放伙食补贴近21000人次,发放金额约340万元。
另外,中科大的学生宿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装上了暖气,去年又全部装上了空调。备赛iGEM、机器人比赛,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暑假里的小学期课程,很多本科生暑假都放弃回家,留住寝室。最近几年,学校把学生公寓空调工程列入了“十一五”期间的一项实事工程。目前完成的一期工程,共计为24栋学生公寓安装了4600多台空调。
从中科大的管理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全国的高校都能这么做,中国出现大师、出现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得主的时间,肯定会大大缩短。(本报记者 许琦敏)
来源:《文汇报》2011年6月8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