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质疑 大胆创造 全面发展——从中国科大校史上的四句话谈起

2013-09-03 17:21:21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许武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中国科大建校50周年校庆年。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信,高度肯定了科大50年办学成就和经验,并为学校提出了创办“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这之前,学校对50年坎坷而辉煌的办学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有许多校史上的故事被整理出来,这其中有4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愿意将其转赠给当代大学生们,和大家共勉。

  “你们搞科学的要做我的后盾,你们好好搞,我的外交部长就好当了。”
  这是陈毅元帅在1964年科大第二届毕业典礼上说的。
  作为新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期待即将走上国防科技战线的科大毕业生,早日在“两弹一星”研制中建功立业。他的话充满激情和自立自强的民族志气,在科大早期毕业生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年过花甲、为国防科技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老科大毕业生,一提起陈毅元帅的这番话,依然激动不已。
  我想,不同时期,国家战略需求也不相同。但是,年轻人应该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大业作贡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道理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阶段,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这就是说,在大学里不仅仅要学习,还要独立思考,既要认真地审视自己,也要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在“四面观望”中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未来15年左右,正是当代大学生大显身手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记住陈毅元帅的这句话,将国家战略需求放在心上,从而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创造,在大胆创造的风格中实事求是。”
  这是科大的首任校长郭沫若先生在1958年新年祝词中说的。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创新的速度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需要,而且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所以,青年朋友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创造,又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
  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是科大的第二任校长,他在与科大学生座谈时,要求同学们要“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科学的创造需要大胆的想象,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可能打破常规,创造非常之成就。当然,这种大胆的想象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这种想象就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了。青年人有理想、有热情,敢想敢干,天生就具有创造的冲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就一定能够成长为敢于创造、善于创造的优秀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不要考第一!”
  这是已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1985年给科大少年班同学的题词。
  大家都知道,少年班的学生普遍早慧,自学能力强,这些优秀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竞争是很激烈的,可是,第一只有一个。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想考第一的学生有什么不好吗?陈省身先生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考第一不好,而是希望警醒、启迪青年学生,去思考学习的目的。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训练,我们的青年学生为了考第一,学习非常刻苦,以至于迷失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我们看到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考试的时候总是能够拿很高的分数,甚至考了满分,可是走上社会之后并没有作出很好的成就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没有树立起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清楚自己的真正兴趣在什么地方,另外,每次都能够考取很好的成绩,这样的话,就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过于关注学习中的一些细节的问题,而缺乏那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高远眼光,这样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奋斗的动力。
  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不是解决人家已经明白的问题,而是在未知的领域里探索创新。科学的进步不仅在于解决过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发现新的方向。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如果你学过以后不去思考,不去消化,就算你考了第一,考了满分,也是没有用处的。
  所以,我在这里重温陈省身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希望青年人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目标,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创造。

“年轻人的生活就要多种多样,不要培养小书呆子。”
  这是科大首任党委书记郁文说的话。
  中国科大从建校开始就形成了勤奋学习的优良学风,当年在北京高校中就流传这么一句话——“不要命的上科大”。郁文书记跟同学们讲这句话的时候,是希望大家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陶冶情操,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同时充分享受大学生活。我觉得这句话今天仍然很有意义。
  大学生活,学习当然是其基本色,但学习并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大学阶段是青年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培养全面素质的关键时段。因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在紧张学习之余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郭沫若老校长不仅给学校题写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的校训,同时他还要求“学校应该有适当的文娱活动和弦歌之声”。他说:“我们搞尖端科学技术的人尤其应该懂些文学艺术和各种体育活动。在红、透、专、深的保障之下,同学们不妨同时成为诗人、画家、音乐家、戏剧演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当然,他的意思并不是要大家非得学会一样或几样艺术才能,而是强调人文精神的滋养对于青年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说自己在作研究的时候,旁边放着《唐诗》、《宋词》,每当数学做得不好的时候,就念诗、念词,用来排解一下自己的感情。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作为育人为本的大学,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营造优良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接受大学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