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顿难忘的年夜饭

2013-09-03 17:06:49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每年除夕的中午,在享受丰盛美味的团圆年饭之后,中国科大留校过年的学生们还可亲手从校长手里接到一份特殊的“压岁钱”,这一传统是从50年前建校时开始的。
  1958年春节,学校每个系选一个学生代表到首任校长郭沫若家拜年。郭沫若给每个人都发了两块压岁钱,同学们都很高兴。郭沫若是拿自己的稿费给同学发的,所有留校的同学都有,而当时他的工资每月才三十多块钱。
  1959年的春节前夕,郭沫若来到学校大礼堂,他双手高拱,从东到西连连向全体师生员工作揖拜年。在场的师生们都感动地站起来,热烈鼓掌高呼向郭老拜年。随后,首任党委书记郁文宣布:郭老把他刚刚收到的《沫若文集》第十集的稿费赠给同学们过年。每人2元,1元入春节伙食,另外1元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当时共有1600多名学生,在那时可是令人咋舌的好几千元啊!
  而吃年饭的传统是从1960年开始的,那年春节许多学生没有回家,郭沫若便到学校和学生一起吃年饭,还发给每个学生一些压岁钱,使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同学们感到格外的温暖。为了丰富学生的文体活动,郭沫若用稿费为学校修建游泳池、买放映机和影片,把自己创作剧本的首演票送给师生,还将国外友人馈赠的礼品转赠给学校。
  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都在挨饿。中国科大的学生当然也一样。由于吃得少,学习生活都比较苦,学生们的身体多多少少都有些浮肿,身上一摁就是一个坑。于是,郭沫若特地从他的稿费里面拿出了一部分钱,在年末的时候,请全体同学吃了一顿饭。这顿饭有4个菜,都是荤的。此外,还给每个同学发1个遮阳帽和1个水壶。
  一名58级校友曾回忆说:“1960年的期末考试期间,学校食堂伙食有了明显改善,连续好几天,同学们的中餐都能吃到黄羊肉炖萝卜、炖土豆。后来,同学们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解放军将在东北捕获的一批黄羊送给了科大的邻居——解放军政治学院,郭沫若知道后,‘走后门’要了一些给同学们改善伙食。”
  其实,学校不仅在住宿伙食上关心学生,校领导乃至系主任和教授们对学生在学习资料上遇到的窘困也慷慨解囊。
  建校初期,很多同学从南方来,冬天还睡席子,有的还光脚丫,棉被也没有,郭沫若便用自己的稿费买了棉衣、棉被,还给同学买鞋。另外,他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把计算尺。当时很多学生很穷,本子也买不起,郭沫若就自己买了很多笔记本放在系里,大家都可以去领。
  上世纪50年代的几届科大学生至今还记得,钱学森每次来科大,都不穿西装,只穿土布中山装、带布帽、穿布鞋。夏天来校时带草帽、穿短裤,而且带补丁。1962年以后,因工作需要,上完课就去参加重要会议,所以穿的稍好一些。在我国经济困难时期他慷慨解囊,捐赠1.15万元,资助学校购买实验仪器设备。
  1981年4月10至23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学部委员唐孝威先生来科大近代物理系讲学,主讲《核和粒子物理导论》。其间经常是上午、下午连轴讲课,星期天也安排了座谈和讲课。一次,为节省板书时间,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把下午课上要讲的数据、图表抄了满满一黑板。按规定发给他的教学津贴,他分文不收,还说,“来教学是我的职责,理当如此,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如今,50年过去了,对学生们关爱有加的传统仍然在中国科大的校园里延续着。今年,中国科大有270余名同学选择了留在学校过春节。学校精心准备了丰盛的团圆年饭,还为每人定制了一份蛋糕,朱清时校长等学校领导和留校学生一起同吃年饭,并亲手发给每人100元的“压岁钱”,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作者 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2008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