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高校”彰显可贵大学精神

2013-09-03 15:35:45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在中国一流高校中,它成立的时间最短,可是每1000名毕业生就产生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它是全国著名高校,学费却比一些普通大学还要低。各地考生报名踊跃,然而其招生规模50年不变,其中,年招本科生仅1860人。这就是中国科技大学,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中国最牛高校”。(据9月24日新华社)
  公众为之击节称赞的“牛”,首先在于它对科学精神的坚守。浮夸浮躁的高校扩招风,充满铜臭的教育产业化怪论,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这些在某些地方已成沉疴的大学病,似乎并没有刮进中国科大。相反,我们从近乎刻板的班级学生保持在20多人水平、决不超过50人的控制上,从遑论大师还是普通讲师都坚持给本科生上基础课的传统上,从校园处处洋溢的如醇酒般芳香的学术氛围里,领悟到师道与治学精神的内涵,触摸到经世致用的良知与责任。
  百姓为之颔首嘉许的“牛”,其次在于它对人文理念的践行。郭沫若校长给寒假不回家的学生发压岁钱,钱学森先生用稿费给学生买计算尺,傅承义先生为学生翻译德文文献,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并没有在校史中成为绝响,更在新时期有了新演绎:学校最初筹资安装输送暖气,奉行的原则是“先学生、后职工,先教师、后领导”;全校教职工收入水平在全国高校位居中下,学生收费水平处于下游,但学校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两个渠道,毫不吝啬地将平均4000多元的学费的一半返还学生,建校至今无一人因贫困辍学。
  全社会深深为之感念的“牛”,更在于那种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现代社会愈益稀缺的板凳一坐十年冷精神。在某些高校,明星学者频频走红,学术包装日渐华丽,斥资百万修大门、为三层楼的教职工食堂安装观光电梯之类的豪奢作派司空见惯。而中国科大,尽管其校舍略显寒酸破旧,办学经费并不十分宽绰,然其用科研实力支撑的“牛”气,引得无数求知者心向往之。
  大学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知识工厂、人文高地、精神旗帜、人才孵化器。“中国最牛高校”,“牛”的是实力和水平,“牛”的是精神与气质,“牛”的是传统风骨与现代之美。(张培元)

  来源:《重庆晨报》200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