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我创新故我在科教报国五十年

2013-08-06 10:44:24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本报北京6月22日电(记者  李大庆)  “上大二时,我对教科书上的一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并用五种推导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我还据此给自己的老师写了一封8页纸的信。我诚惶诚恐,而老师则把我请到他家,进一步交流,还鼓励我主动挑战的精神和行为。”在今天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坚持科教结合,培育创新人才”50周年报告会上,中国科技大学92届毕业生邓中翰用这样的故事向人们介绍了母校鼓励创新的办学思想。
  邓中翰有理由感谢母校。他从大二就参加了一个教授的课题组,开始了科研工作。大三时,他的第一篇论文就被《科学通报》收录,大学毕业前他又在国外刊物上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可以说,从那时起,科研创新就融入了邓中翰的血液之中。如今,他领导的中星微电子公司,致力于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开发设计和产业化。9年来,中星微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的突破,申请了1300多项国内外专利,成功实现产业化,星光中国芯成功打入惠普、三星、戴尔等一系列知名企业,全球销售已经突破一亿枚,并在200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邓中翰坦言:“我是中国科大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受益者。”
  全国政协副主席、1959年考入中国科大生物物理系的王志珍也在今天的报告会上回忆了母校对她的“特殊培养”:50年代,在中国的大学进行理工分家的情况下,中科院把中国科大定位在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的大学,新型的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大学,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胆创新。“在当时我国教育界学习前苏联,特别强调系、专门化的时代,中国科大强调宽口径地培养人才,5年学识当中有3年半的时间学习基础课程,各系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使我们在数理化的基础方面比较扎实。五年级我们到生物物理研究所做科研的实践,撰写毕业论文,比较早地受到科学研究的正规训练。”如今已成为中科院院士的王志珍也对母校心怀感激之情。
  今年是中国科技大学创办5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创办3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以中国科大和中科院研究生院为依托的中科院教育事业,创造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科与工科相结合的“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为中国科大的题词概括了中国科大的特点和精神:我创新故我在,科教报国五十年。
  路甬祥、王志珍,教育部部长周济院士,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曹健林出席了今天的报告会。
      来源:《科技日报》2008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