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两位老师

2013-09-02 14:59:21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王琪民

  浓郁的梧桐叶遮住了午后的骄阳,不时飘来一阵阵甜甜的桂花香,一片片刚修过的草坪,泛着嫩嫩的绿,校门口和甬路边的彩旗招展,“欢迎新同学!”的大红横幅特别耀眼,看着新生一张张略带稚气的兴奋的脸,我从心里羡慕他们。

  说到羡慕,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真是逝者如斯啊!我在科大学习、工作了将近40年了。

  这么多年来,无论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老师们对我的教导,他们教我做人、教我知识,是我的导师和大朋友。现在,年近花甲的我,常常会想起我的老师们,心中充满对他们的感激,特别是思念两位已故去的老师——曹继贤教授和王术教授。

  其实我没听过曹先生的课,只知他是70年代系里的唯一的教授,教机械原理。我留校后和先生作邻居(都住在136楼),那是原来合肥师范学院的旧房子,大约三十七、八平方米,厕所还是公用的。上楼、下楼,会遇到已年过七十的先生,他是一位高度近视,上楼要扶着楼梯的扶手,每次我恭敬地叫一声“曹先生!”,他都很慈祥地对我笑一笑。熟了,他总对我说,小王,光阴似箭,要学习需趁年轻啊,现在你不觉得,很快就会像我这么老了。当时,我只是感到,老先生人挺好,关心人,就是有点絮叨,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才体会到先生的语重心长。

  曹先生的生活十分简朴,家里只有床、一个书桌,和一个很大的索引柜,可以说是家徒四壁,曹师母不在,他吃饭也十分简单,往往是一盘白菜,一小碗煮黄豆,我不大会作饭,但有时也会做一点如西红柿炒鸡蛋什麽的送给他,他总是很高兴,他的衣着也十分简单,冬天着一件旧棉袄,夏天是一件旧汗衫。我曾想,他是教授,工资也不少,何至于清贫如此?后来才知道,他不仅需要资助孩子,还有一位在老家的继母,他月月寄钱回家,直到去世。

  还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次,我在先生家翻英语大词典,无意中发现书中有一张10元的新票,我对先生说,您的钱!先生高兴极了,他说,我忘了,这回又有钱了。真应了孔夫子的话“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曹先生那时虽没退休,但已不教课了,他的夫人在北京,但他还坚持在合肥工作,他把全部精力用来编一本机构图谱,和一本机械的英文字典,高度近视的先生,几乎是把脸贴在图纸上绘图。那个大索引柜里满满装着的,是他的心血。可惜,那年,因故回京,他期望不久再回合肥继续编纂,未承想,他再也未能回到学校。他回京后,还多次给我寄英语读物,嘱咐我好好学。可是,至今我的英语也是马马乎乎,我想,真对不起先生的在天之灵。

  王术先生是一位“杂家”,他即能教《机械制图》,又能教《大学语文》,他讲课非常自如,旁征博引,风趣幽默,他的教学方法灵活,曾创建了积木识图法,在当时也是一种创新;他还有业余诗人的头衔,不时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他还打得一手好板鼓,是校业余京剧队的鼓师。

  我上大学时,对制图不感兴趣,当教师后,要求我教的第一门课就制图,王术老师就为我们几个年轻教师讲课示范,指导我们画图,渐渐地,我也进入了角色,可以说,王先生是我讲课的启蒙老师。王老师没架子,平易近人,我又喜欢文学,和王先生成了忘年知交,那时不懂事,往往直呼其名,老师也是笑着作答,等我岁数大一些了,知道这样很不礼貌,才改过,叫王老师。

  王先生一生坎坷,他当过志愿军、工人、工程师,教师,莫须有的历史问题,一直缠绕着他,他长期要求入党,迟迟得不到批准,但他和我聊天,一直都坚信自己入党的愿望一定会实现,从来不怨天尤人,四人帮打倒后,他终于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王先生不保守,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60多岁的他开始积极地学习微机,致力于计算机绘图,解出了不少制图的难题和趣味题。正在王先生要大干一场时,他得了肝炎,回京修养,但由于对图学的兴趣,使他休假不休息,他解出了国际上命名的“王氏玫瑰线”。王先生在京时,给我来过几封信,记得一次是北京动乱,他知道我母亲和孩子在京,特地打听他们是否平安;还有几次多是关心系里的情况。

  王先生转为肝癌后,依然乐观,积极治疗、积极锻炼、他还说,希望通过自己的病能为医学作贡献。直到后来,病情恶化,他知道难以救治时,他拒绝用好药,他说,学校经费紧张,不要为他浪费了。

  我怀念两位先生,怀念那种毫无功利的、平淡如水的师生情谊,先生们或是鼓励或是批评,都为了使我上进;而我对他们是说话无遮无拦、心情无拘无束,绝没有年龄、资历和职称造成的沟壑;

  我怀念两位先生,怀念他们对事业的执着,他们不事张扬的踏实的作学问的态度;怀念他们对待学生和年轻教师的关爱和扶持;怀念他们对不公正的待遇,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豁达、乐观的态度;

  我怀念的两位先生,其实是两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以为,科技大学虽几经周折,至今仍然能立于国内高水平大学之林,固然有校领导得力、又有许多名院士、大师等学科带头人的努力的缘故,更因为科大有许许多多的像他们两位一样的、默默地在第一线耕耘的普通教师的缘故。

  教师节到了,我用怀念作为我的心香,献给我的老师们。(作者为655校友)
  来源:中国科大校友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