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艺术点亮人生”讲座

2020-11-24 14:38:17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为营造校园多元文化氛围,提升学生文化艺术鉴赏力,11月22日下午三时,自由艺术家、我校8714校友陈颍女士受校艺术教学中心邀请,做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讲习堂,与在座师生畅聊艺术与人生。

从临摹到创作,小银杏点亮大人生

银杏叶画的创作源于机缘巧合,无意间,陈颍发现了银杏叶独特的纹理和色彩,心思细腻的她捕捉到了艺术探索的可能性,于是她将叶子当作纸片,拿起画笔,从隋代壁画开始,陈颍从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结合古代诗词中的独特意象,从临摹到创作,5年多的时间里,3个秋天和一个冬天的集中创作,陈颍在300余片树叶上创作了20余个银杏叶画系列作品。从最初的《洛神赋记》系列作品开始,陈颍将银杏叶画系列及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银杏叶有无限可能”。在小小叶片上,陈颍在北京故宫的《千里江山图》中汲取“青绿山水”的灵感、在巴黎橘园留下了莫奈的“睡莲笔记”、走遍日本记录了不同时期的“日本印象”、造访希腊将神话故事画作“遇见希腊”,学习体验传统习俗创作“老鼠嫁女”……陈颍以轻松朴实的话语介绍了其主要作品,观众不仅看到了诸多精妙的银杏叶画作品,更是跟随主讲人来了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之旅。

从童年到成年,艺术伴随人生足迹

从成都到合肥,再从芝加哥到北京,变的是居住的地方,不变的是陈颍对艺术和美的追求。陈颍198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物理专业,毕业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从事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多年,2011年后定居北京,于中央美院进修,期间从事艺术创作以及艺术史类著作的翻译工作。从理工到艺术的身份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陈颍将此归功于幼时父亲的培养。“水墨丹青父女情”,在成都长大的陈颍自幼接受父亲在国画与书法上的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工笔画基础。中学美术老师的鼓励也坚定了她对艺术和自由的追求。这份人文情怀陈颍从成都带到了科大,在科大学习的数年里,她将校园美景画作插图,将绘画基础应用于论文写作,“科大是插上翅膀的地方”,毕业后在芝加哥工作的陈颍依旧不忘对艺术的追求,绘画成为了她记录人生轨迹的重要标尺。

从生活到艺术,探索未来无限可能

分享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之后,陈颍讲述了她现阶段的工作和对未来的规划。2011年回国后,她在中央美院进修,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拥抱艺术,在感受艺术氛围的同时翻译了艺术史类著作,并开始新媒体艺术的尝试,同时也制作了贺卡、丝巾等文创产品。回归生活,重新出发,陈颍指出,家庭和社区在她的生命中举足轻重,也是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她捕捉孩子成长中的小细节,家人生活中的小动作、日常生活中的小观察,并将其付诸笔尖,“艺术点亮了我的人生”,她如是说。

互动环节,陈颍介绍了银杏叶画的主要流程,从绘制前处理,到绘制时材料和设计,再到拍摄时的工具以及装裱保存,主讲人一一解答观众疑惑,拿出了部分代表作品供在座观众欣赏,并来到观众席与听者亲切交流。

分享会的最后,校艺术教学中心丁翠平主任与陈颍校友互赠纪念品。陈颍以译作《艺术史:1940年至今天》勉励科大学子,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不能忘掉带给人美和希望的东西,才能使生命更完整、生活更丰富;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色彩与声音,这两条巨流,虽灌溉着生命的不同方面,溯源所至,同出于心灵深处”。丁老师以绘有科大元素的笔筒和镇纸,表达了对陈颍校友新作的期待与祝福。

分享会在欢乐温馨的氛围中结束。此次讲习坛陈颍校友带来的她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感悟,给予了在座师生艺术美学与生活哲思的新体验、新灵感、新启发,促进了科技与人文、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摄影:张瑞/文案:朱雨琪/画作:陈颍)


艺术教学中心、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