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后疫情时期高校‘思政金课’建设暨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

2020-11-17 09:22:43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2020年11月14至1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安徽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后疫情时期高校‘思政金课’建设暨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思政课老师齐聚一堂,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设、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疫情期间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经验等等话题,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教务长周丛照,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忠明出席14日上午的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杨保国主持。

周丛照代表学校向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科大特别是中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大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今年5月学校发布《“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行动纲领》,第一条就是“潜心立德树人,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大格局”,对建设一批有中国科大特色的示范性“思政金课”及“课程思政”示范课,作出具体部署、给予大力支持。

胡忠明介绍了中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合作共建所取得的进展。他指出,中国科大与安徽省委党校合作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既是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办学思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务实之举。合作双方从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扎实推进共建工作,“基于共建的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模式”获2019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他表示,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富有特色的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探索和实践,能够继续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杨保国主持上午的大会报告。

首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作《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推进思想政治理论“金课”建设》的报告。佘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论述中,提炼出思政课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应在理论教学上下更多功夫;二是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防止形式化、表面化;三是思政课建设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的自信;四是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释疑解惑的过程;六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七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提高时效性的关键。接下来,佘教授从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出发,强调它是思政教育的显性课程,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性课程。同时,还需挖掘其他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隐性资源,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他表示,推进思政“金课”建设,要树立整体全息的课程观,紧扣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教学内容,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推动思政课教学手段现代化,尤其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晓琳教授通过网络视频方式作题为《建设思政理论“金课”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熊教授指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师应首先明确课程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传播的不仅仅是知识体系,更是价值体系。“良师必定学者,学者未必良师”,教师要讲好思政理论课,增强本领,站稳讲台,需要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真正做到“教研相长”。熊教授强调,思政课要讲政治、讲故事、讲科学,突出深耕教材、讲清理论、用活素材、创新方法四个基本要求,做到用心、用力、用眼、用脑、用情五位一体,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课施教,把握教学设计中巧开头、主线清、内容实、互动好、接地气、善总结六个要素。最后,熊教授鼓励思政课教师要拥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情怀,凝聚力量,传递担当。

14日下午的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汤俪瑾主持。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学俭教授作《抗疫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超越与发展》的报告。王教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切实唤起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疫情面前,爱国主义精神无处不在。王教授通过复工复产、华侨驰援、国际援助等事例,指出全民抗疫是一场最广泛的爱国主义实践。紧接着,王教授通过对比西方爱国主义的狭隘性与中国爱国主义的包容性,明确包容开放是我国爱国主义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践行者。他指出,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对爱国主义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强烈冲击。王教授提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践行启示,即在新时代要树立爱国主义“全局观”,凝聚共识、厚植情怀、营造氛围、扎根实践;树立爱国主义“全球观”,开放包容、理性平和、自尊自信、明辨是非、积极进取;树立爱国主义“未来观”,将爱国主义发展为国家之爱、人类大爱;树立爱国主义“实践观”,以智爱国、以志爱国、以行爱国、理性爱国。

随后,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朝阳教授以网络视频方式作题为《讲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报告。李教授总结了新时代思政课五个方面的“新”:“新”在党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新”在党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新”在党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在党提出的整体推进课程思政的要求,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新”在党提出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具体方法,即“八个相统一”。随后,李教授从教学内容的呈现、展开、巩固、强化以及教学辅助手段等方面介绍了天津师大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情况,并运用经典的教学案例,重点介绍了“三题三入”专题教学机制和“照着讲、接着讲、对着讲、活着讲、引着讲、顶着讲、精着讲、特着讲”的课堂教学“八讲”法。

超星集团副总经理、思政事业部总监李阳阳作《后疫情时期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智慧马院建设》的报告。他表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实践表明,思政课教师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排头兵,而信息化教学需要信息化管理,全面的服务是在线教学平台的生命保障。他强调,后疫情时期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新形式,基于优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教学。他还介绍了智慧马院整体建设方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微服务架构,全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教授作《把握矛盾,立足发展,打造基于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思政“金课”》的报告。石教授指出,当前思政课建设的主要矛盾是高质量的思政课需求与思政课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该矛盾,必须思路创优、教材创优、机制创优、师资创优、教法创优和环境创优。石教授从学生侧和教师侧两方面分别探讨了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从学生视角出发,切实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包括内容亲和、方法亲和、语言亲和、情感亲和,要讲通政理、讲清学理、讲明道理、讲好事理、讲出情理;从教师视角出发,不仅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还要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最后,石教授提出打造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金课,即“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并以吉林大学思政课教学为例,展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她表示,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新常态,未来的教学将是智慧教学。

15日上午的报告由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节教授主持。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明教授作《“魅力”思政课如何可能》的报告。他指出,对于魅力思政课堂,社会关注日益增多,领导、同行、学生以及教师自身对魅力思政课堂的期待也逐渐提高。同时,思政课教学要求高,要有“魅力”并不容易。思政课建设面临着“思政课是不是有‘魅力’的课”、“思政课的‘魅力’何来”、“有魅力的思政课教师是怎样”的问题,而“魅力”思政课本身的“魅点”便在于对显性与潜在、共性与个性、知识与价值、效果与力量四对范畴的运用。就如何打造“魅力”思政课,他认为要在“备”字上下大功夫,注重由文本到课本再到人本的转化;要在“教”上下大功夫,吸收借鉴不同学科好的做法,创新教学方法;要在“说”上下大功夫,做到准确、流畅、清晰,具有亲和力、感染力、节奏性,最重要的是要情理交融,有共情和代入感;要在“修炼”上下大功夫,具备信仰、温度、创新、文化、榜样和人格魅力。

随后,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路丙辉教授作题为《思政课教师:要讲好“金课”需塑好“金身”》的报告。路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的重要指示进行解读,提出教师的品格是参与教学的有效资源,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和学生学习成长的“向师性”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路教授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培养“点石成金”的至真本领,提升亲和力、感染力和塑造力;要锤炼“金玉其质”的至善品格,包括政治品格、文化品格和实践品格;要涵养“金石之坚”的至美情怀,要有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

最后,中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汤俪瑾介绍了我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做法。近年来,校党委高度重视马院建设,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切实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马院坚持思政课的原则性要求,积极探索基于共建的思政课改革创新模式,以专题教学为切入点,形成共建教学的叠加效应;通过共建教学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了新路径;整合拓展教学资源,做实做活实践教学。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我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讲座,成立“形式与政策”课程组,努力打造科大思政课亮点与特色。汤俪瑾表示,科大马院将按照学校的部署,继续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打造系列“思政金课”和精品课程,并助力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