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叶知秋”说起

2013-09-02 14:48:46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余翔林

  宋朝唐庚《文录》曾引唐人诗:“一叶落知天下秋”,意思是从树叶的凋落而知秋天的到来。深层的含意则是可以从事物的细微处,看到它整体的面貌和发展趋势。而大学的校刊似乎正扮演着“一叶”的角色,透过它展示出学校的价值与追求,生命与力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伴侣。它还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师生的辛勤耕耘与求索,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是校史的忠实记录者,也是学校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我们祝贺校刊第500期出版时,心中怀有的正是“一叶知秋”的感叹及对它未来的祝福。

  我记得从1959年到1964年在科大求学时,校刊上就刊登过郭沫若校长“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刊登过郭老亲自写的校歌“永恒的东风”,以及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讲话,还有那“弦歌不断”的著名号召,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心中不灭的记忆。

  在大学中有些人认为校刊是小报,有不入流之感,并不很在意。其实不然,历史上一些大学校长可载入史册的名言,有不少都是首载于校刊上的。如1918年11月10日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就表达了他“囊括大典,网络众家”,“思想自由”的大学理念。胡适则在“北大日刊纪念号”上撰文:“回顾与反思”,提出了“只开风气不为先”的豪语,影响了北大以后数十年的精神气质。1931年12月清华校刊上登出了梅贻琦校长的就职演说,其中就有“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样精辟的见解。1936年竺可桢就任浙大校长的演说,也刊于浙大校刊,其中所云:“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今天看,依然切中要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大学的领导切不可小看了校刊这一“小报”。办得好的校刊,不仅可以弘扬新时代的大学精神,表现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向,传递校长、教师对大学价值的追求,形成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办得好的校刊是学生展现各种才华的园地,是探讨人生、追索自然、交流心得的百花坛。办得好的校刊也是纵论发展、总结经验、批评校政、民主办学的舞台。办得好的校刊一定体现着大学的永恒价值-学术民主与思想自由,也一定体现着建设强大国家的永恒追求与理想。

  我在科大求学到留校当老师经历了39年,母校的教育培养,母校的坚强意志,母校的茁壮成长,母校的博大胸怀都使我终生难忘。(作者为59级校友,曾任科大党委书记)

  来源:中国科大校友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