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源于创新——有感于中国科大“学会创新”

2013-09-02 10:01:16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周圣梅

  2007年,我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开始了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生活。

  隆重的入学教育仪式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研究生期间创新能力的塑造和培养,中国科大正是在这种理念引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的。然而创新并不是一时的灵感突现,而是一种厚积薄发,它与创新者的素质、所处的环境等相关因素分不开。

  创新需要勇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以理工为主的研究型大学,本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怀有开拓创新的魄力和决心,中国科大开始了MBA、MPA教育, “强化基础,文理交融,应用创新”的教育理念,独树一帜。

  勇于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还要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努力在现有的环境基础上使创新成果最优化、成本最小化。

  创新需要能力。 MPA作为一种应用型教育,中国科大以其深厚的理工科教学底蕴和任课教师多学科、特别是具有文理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把有着不同教育背景的求学者统合在文理交融环境中,帮助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迈上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同时在MPA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和校园网络建设的优势,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活动,实现学员与教师顺畅的交流与沟通。中国科大正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凝练了MBA、MPA教育的特色。

  创新看似偶然,实是必然。创新是在一定的能力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前瞻性和预测性,把握创新来临的时机,真正实现新的突破。

  创新需要“双赢”。中国科大创办的“百场报告会”这个特色教育项目,聘请各界知名人士担任报告人,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一方面各界知名人士为科大提供了报告会的师资来源,另一方面这些知名人士将各自研究或工作领域的成果和实践积累,通过科大的“百场报告会”这个平台,传输给科大的学子,给科大的学子带来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套餐,真正把课堂学习融入报告会,又将报告会的内容植入课堂,形成了多方位的知识共享链条,开辟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先河。

  全省机关效能建设是政府的一项创新,一方面效能建设要让人民群众办事更加方便,降低人民群众的办事成本,使老百姓更加支持和拥护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机关效能建设是机关自身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机关效能建设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使政府本身和老百姓都从中受益,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可,它把个人的利益诉求与单位集体、社会的利益诉求统一在一起,实现个人与单位、社会的双赢。

  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我们今天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想,需要我们团队的集体力量来共同完成,只有在团队的合力作用下,才能充分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创新需要恒久 。运动是绝对的,创新亦是如此。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每一次的创新都是新的突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物本身的发展,先前的创新成了事物发展的环境或基础,需要有更新的突破。这就要求我们持之以恒地树立创新意识,不能因一时的创新成果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现代化的网络将国际空间拉得更近,国际化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信息和人才的竞争,我们期待并相信中国科大在“发展无止境,终点即起点” 理念的指引下,在全体科大教师和学子的努力创造中,将会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与成果。

  入学教育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在这两天中,我不仅经历了入学教育,也亲身体会了中国科大的创新理念和严谨作风,我相信中国科大的莘莘学子在这所学府里,不仅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新的突破,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作者为MPA地税一班研究生)

  来源:中国科大校友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