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和校长在科大毕业典礼上提到的校友们

2020-06-30 10:28:48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科大2020届毕业典礼暨学位着装授予仪式上,包信和校长以《淬火成金担大任 科教报国展宏图》为题作了致辞。

在这篇不长的致辞中,@教育头版注意到,包信和校长专门共提到了九位校友和两支团队。

 

吴伟仁院士(756校友)

包信和校长说: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是个“50后”,他带领“嫦娥四号”团队,打破国外多年来对轨道参数的封锁,架“鹊桥”,奔“月宫”,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为国际月球探测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最近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成为该学会成立70年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李西廷(732校友)

包信和校长说,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先生也是一个“50后”,他在不惑之年创办迈瑞医疗,下“笨功夫”持续30年创新不止,牢牢“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抗疫期间,迈瑞医疗累计为全球交付20余万台急需的核心设备,让民族品牌闪耀全球。李西廷校友心怀感恩,回馈母校,前不久专程回母校,以个人名义慷慨捐赠亿元资金,支持母校人才引进和培养,助力学校未来发展。

 

郭光灿院士(6005校友)、杜江峰院士(854校友)和潘建伟院士(874校友)

包信和校长说,这是一个“40后”、“60后”和“70后”组成的“梦之队”,他们为量子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70后”的潘建伟院士,带领一批“80后”、“90后”的后浪,多年来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基础上,他们不畏疫情威胁,执着攻关创新,最近,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并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科大、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光辉和荣耀。同学们,火光总是向上、人生总要向前,愿你们以他们为榜样,在最好的年华拼搏奋斗,在淬火中砥砺成钢、蜕变成金。

 

魏海明教授、徐晓玲教授

包信和校长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附属第一医院徐晓玲教授,他们组成联合攻关团队,把实验室前移到隔离病房,充分利用“科大新医学”理工医交叉融合的优势,提出了“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的“中国科大方案”,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七版诊疗方案,在全国推广,并广泛应用于20多个国家,有效提升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卞修武院士

包信和校长说,陆军军医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卞修武院士主动请缨,带领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骨干在内的“病理战疫队”,挺进武汉“红区”,直面高风险、挑战高难度,率先开展了解剖病理诊断和研究,建立了目前已知范围内全世界数量最多、病理数据最齐全的首个新冠肺炎病理样本与信息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包信和校长说,医院7000余名职工闻令而动、白衣执甲,先后4批162位医务骨干驰援湖北、尽锐出战,30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集中奋战感染病院区,与死神赛跑,多位专家奔赴全国各地,有些专家马不停蹄,从武汉、合肥的抗疫第一线直接辗转奔赴意大利和伊朗等国指导医疗救治、贡献科大力量,在校专家远程连线多国医疗机构,与全球同行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和中国科大治疗方案。

 

“抗疫突击队”

包信和校长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迅速组成一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抗疫突击队”,服务抗病毒药物研制的应急需求,成功实现高纯度核苷类似物原料药的关键工艺开发和公斤级规模的实验室合成。

在致辞的最后,包信和校长深情地说,同学们,战“疫”必将胜利,发展时不我待,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集结号。在此次抗疫中,科技成为中国人民的“杀手锏”,在未来的征程中,科技也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中国的发展正在育新机、开新局,希望同学们牢记中国科大“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用学成的文武艺,报效我们的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