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丽华教授做客科大精神报告会 讲述科大精神之学习与思考

2018-09-17 08:25:06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9月7日下午,我校75届校友、计算机学院原党总支书记岳丽华教授为软件学院合肥、苏州两地5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科大精神之学习与思考”的报告。本次报告会是“科教报国60年”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的一场,也是软件学院2018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报告会由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尹红主持。


苏州会场

合肥分会场


首先,尹红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岳丽华教授。中国科大计算机学科源远流长,与校同龄,一直走在全国高校前列,这是和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与广大师生兢兢业业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与“育人为本、学术为根、报国为魂”的科大精神传承密不可分的。岳丽华教授在中国科大学习工作了46年,见证和经历了科大齐心协力创造辉煌的历程,是科大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在校庆60周年之际,她根据自身的经历,回顾科大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史,畅谈科大文化与精神,对我们传承光荣历史,再创辉煌有重要意义。



报告会上,岳丽华教授从精神和文化的定义开始,娓娓道来。哲学上说,精神的定义,就内涵方面而言,是过去事和物的记录及此记录的重演。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精神和文化是通过过去发生的事情体现出来的,因此岳老师重点从历史的角度,首先回顾了科大辉煌的办学历史,讲述了学校初创时期的社会背景、创建过程,以及强调夯实基础、理工结合、一线领军科学家授课的历史传统。接着,岳老师讲述了1970年下迁合肥,艰难起步的二次创业历程,举办“回炉班”、选拔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少年班、建立高校中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一系列举措,使得科大精神得到很好的传承,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科大在第二次创业中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取得了骄人办学成就。90年代以来,在国家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学校走上三次创业的征程,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和人才培养成就,赢得了“英才之摇篮、创新之重镇”的美誉。


随后,岳老师重点讲述了学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史。中国科大计算机学科发端于1958年学校创建时成立的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首任系主任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学部委员。夏培肃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1960年,夏先生带领计算所和科大的研究人员,以及训练班学生,自主设计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07机,安装在中国科大运行,使我校的计算机教学和研究走在了当时全国高校的前列。随后,研制了KD-2、KD-3、KD-4、KD-5等计算机,承担由夏培肃负责的GF-10计算机序列中GF-10/11功能分布式阵列处理机系统的科技攻关任务。2008年,首台采用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芯片“龙芯2F”和其他国产器件、设备和技术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50-I”在中国科大研制成功。2009年,64位龙芯3 A四核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研制成功,以陈国良院士为项目负责人的研制队伍,研制“基于龙芯3 号多核处理器的国产万亿次高性能个人计算机KD-60”。科大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像胡伟武、杨元庆等一大批杰出人才。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同时被评为A-类学科。


最后,岳老师根据建校第二年就跻身于全国重点高校之列,1970年代南迁合肥之后仍自强不息,科大毕业生的成才率高、经费投入不多、但原创性的科技成果不断的 “科大现象”,通过回顾郭沫若、郭传杰、侯建国等校领导对科大精神的总结,重点讲述了对科大精神学习的领悟:科大精神主要来源于办学时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尖端额科技人才的伟大目标;来源于抗大精神、优秀的海外归国科学家的报国情怀的良好基因;来源于“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来源于“理性、创新”的科学精神;来源于“以诚对教学,依教学规律办事,教授治校,民主办学”、“以诚待人”的做事风格。


岳老师的精彩报告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最后尹红总结指出,岳老师的报告体现了学者的风范、从严治学的精神。岳老师从定义出发,讲述了很多科大发展、计算机学科发展、软件学科发展鲜活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理实交融。精神是文化的核心,我们学院学生虽然大部分在苏州,远离合肥,但在科大精神的滋养下,认真学习,自强不息,必在将来强国之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