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一帮一”走过10年

2013-09-01 11:05:57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一个不幸的小女孩流着感激的眼泪写这封感谢信。就在我无钱再买药、在家等死的时候,是你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使我有了继续治疗下去的勇气。”近日,中国科技大学芳草社青年志愿者协会收到安徽金寨县油坊店乡小冯同学的一封感谢信,感谢中科大芳草社的同学们为她捐款治病。

爱心在传递

  小冯就读的油店中学,是中国科大芳草社开展“一帮一”济困助学活动的结对学校。10年前,芳草社的同学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时,亲眼看到了那里的贫穷艰苦,深受震撼。面对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青年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返校后,他们便产生了发动同学一起帮助失学儿童的想法,“一帮一”活动由此产生。经过几次调研,确定与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金寨县油店中学和涡阳县复兴中学结成对子。
  10年来,同学们毕业了一届又一届,芳草社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爱心始终在传递。截至目前,已累计募捐30多万元,帮助1200多人次贫困中小学生完成学业。

一套规范的程序

  “一帮一”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程序。
  据芳草社副社长卿婉莹同学介绍,2002年前,资助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人数较少,资助缺乏连续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2002年后,改为从初一到高三跟踪资助。首先,通过“三下乡”等活动,深入结对学校家访调研,详细掌握贫困生的第一手资料。回校后,在学校BBS上公布贫困生的资料和现场捐献的时间、地点,并在同学之中广为宣传。然后,在东、西、南各校区开展现场募捐,当场签字结对。受助对象收到资助款后,回信确认。
  油店中学老师周甑智长期负责落实“一帮一”捐助工作。他说,中国科大同学的爱心令人钦佩,许多同学自己省吃俭用,来资助他人。他们暑期来油店中学家访调研时,一天要走几十里路,就带几个馒头,很能吃苦。中国科大领导很重视这项活动,党委副书记鹿明和团委书记董雨等亲自带队前来调研。据他介绍,从1997年以来,油店中学约有500名贫困生得到“一帮一”的资助,其中有100多人考上省、市重点中学,40多人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其中包括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有的后来还考上了研究生。
  同学们还与资助对象一直保持联系,在学习、思想、生活上尽力帮助他们。每年暑期“三下乡”时,还选派代表去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捎去书籍、衣物等。同学们说,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了学费,但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仍然需要帮助,我们募捐的钱有些是给他们做资料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
  “一帮一”活动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合肥市下岗职工张女士了解到中科大学子到西部支教并设法帮助当地孩子上学的故事后,深受感动,特地来到中科大团委,向“一帮一”活动捐了500元。安徽大学的一名教师,从考入中科大研究生的学生那里知道了“一帮一”活动,几次通过他的学生捐款……
  中国科大学生记者彭杰在采访“一帮一”活动后,这样写道:“希望自己也能像株芳草,散发幽香。希望自己和众多芳草一起,带给这社会更多芳香。”

收获真情与快乐

  明年8月,作为中国科大第十期研究生支教队队长的张旭东,将与其他7名同学一起赴宁夏海原县支教一年。张旭东家在比较富裕的苏南,他说是伴他走过大学四年的“一帮一”活动和刘福丽师姐的影响,使他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他说的刘福丽,是信息学院02级学生,现读研一,曾任芳草社副会长,多次带队开展“三下乡”活动,并作为中国科大第八期研究生支教队队长到宁夏海原县支教一年。她与同学们一起,先后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一帮一”济困助学募捐活动,为金寨县油坊店乡和宁夏海原县募集学费10多万元。支教期间,为了掌握贫困生的真实情况,她和队员们对海原县18个乡镇的140多名学生进行家访,历时11天,行走2000多公里,整理出3万多字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出色的社会服务,刘福丽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十佳青年学生”、“安徽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并被宁夏回族自治区评为支教先进工作者。
  在采访刘福丽时,她一直不太愿意讲自己,而希望多谈谈别的同学。她说,也许有人觉得志愿服务是个苦差事,只是付出,但她却收获了真情和快乐。“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的人,是体会不到帮助他人的美好感觉的。在我心里,那些都是幸福的瞬间、宝贵的财富。”
  张旭东一直与许多受助中学生保持着联系,“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抱着梦想和希望,乐观坚强,使我深为感动,对我也是很好的教育。许多同学在‘一帮一’活动留言簿上,都写下了类似的感受”。小张还说,他非常喜欢志愿者这个团体,大家在一起做事、交流心得,很融洽,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杨保国)

  来源: 《科学时报》 2007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