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孕芳华——中国科大校园文化建设纪事

2013-09-01 11:01:20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本报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胡胜友

  一块泥巴经过几番揉捏,就变成一件构思巧妙的陶艺作品——“玩泥巴”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徐博文同学颇有心得:“自己动手创作,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还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像徐博文这样经常到学校陶瓷艺术中心来“找灵感”的师生还有许多。
  中国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氛围,它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牵引作用。

营造人文氛围

  去年年底,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模范大剧院来中国科大演出芭蕾舞剧《天鹅湖》,大礼堂里座无虚席,掌声阵阵……这是该校举办的经典类芭蕾舞剧系列演出中的一场。
  中德青年艺术家音乐会、闵惠芬二胡演奏会……在校园里,中国科大的学生可随时享受中外艺术家们的各类精彩纷呈的艺术大餐。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新年音乐会、校园歌手大赛、DV大赛、话剧表演与模拟联合国辩论赛、模拟招聘会、校园素质拓展特色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文化平台。
  对于理工科大学如何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命题,中国科大始终围绕“文化与科学”这一主题,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潜在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邀请名家到校讲学,将科学理念、人文精神引进校园。近年来,周光召、费孝通、杨叔子、余秋雨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应邀先后来校作了240场次报告。一项项文化活动、一个个文化载体和一座座纪念塑像……构成了中国科大特殊而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

搭建创新平台

  美丽的维族姑娘“冰儿”和着音乐翩翩起舞,金发少女“苗苗”的花样滑冰如行云流水,“小虫”在观众的喝彩声中载歌载舞……在中国科大的机器人活动周上,学生们亲手制作的一件件充满智慧的机器精灵,赢得评委和观众的赞赏。
  为了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科大专门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创新培养基地。机器人活动周、软件设计大赛、网页制作竞赛、创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激发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热情,培养了大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推陈出新的创新思维。航模、天文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展了引人入胜的课外科技活动,并参加了多项科技竞赛。学生机器人代表队包揽了首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冠亚军,并代表我国参加了亚广联机器人大赛,获亚军和最佳技术奖。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中国科大届届捧回“优胜杯”。

构建精神家园

  “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是首任校长郭沫若在中国科大创办之初题写的校训,润物无声地锻造了一代又一代科大人的精神家园。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理解其深刻内涵?中国科大在师生和校友中开展了以“重温校训、励志成才”为主题的校训讨论。
  “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郭传杰介绍,每年,学校都开展包括校情校史教育在内的新生入学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览,学唱校歌,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结合“985工程”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建设实施,中国科大把
  培育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不断丰富内涵,凝练出的“爱国奉献、创新务实、团队协同”的核心价值观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办学方针。“我创新,故我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等业已深入人心。
    今年是中国科大创新文化建设年。在全校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制订了《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创新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思路。于无声处孕芳华———中国科大在用润物无声的文化之雨,滋润着莘莘学子追求创新、积极进取的心田。

  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