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几年来的科研工作十分引人瞩目,在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中,中国科大有3项成果入选;在2006年科技部组织实施的4个领域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中国科大在3个领域有4个项目获得批准,项目和经费数居全国高校首位。
这与该校充分发挥隶属中科院的优势,深入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深化与研究院所的合作密不可分。自2003年以来,该校与中科院有关研究院所共建了13个联合实验室,着力打造强强联合、理工结合、大科学平台3种科研合作模式,大大提升了科技创新竞争力。
强强联合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作为国家研究团队,中科院研究院所承担国家层面的重大项目多,但学科相对比较单一,而重大项目需要多学科的协同作战。中国科大理科有1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前沿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方面实力较强。双方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合作研究。
据中国科大科技处处长朱长飞教授介绍,该校近几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不断提升,仅2006年,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就拿到5项。
在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聚集了一批以“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主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群体。周丛照教授领衔的“蛋白质修饰、转运和氧化还原的结构生物学基础”项目,课题组本身实力很强,又邀请了中科院广州生物与医药研究院加盟。周丛照说,合作是在“所系结合”和联合实验室搭建的政策框架下进行的,双方在凝练科研方向、配置科研资源等方面,很容易达成沟通和默契,形成合力。
该校教授温龙平牵头的“纳米药物载体增强药物导向性及效应的研究”项目,联合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多家力量,组成了一支十多人的骨干队伍。“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竞争十分激烈,我们能够获得资助,重要原因是联合了中科院系统内外多家研究机构,组成了强大的研究团队。”项目组王均教授说。
理工结合 优势互补 衔接技术创新链
中国科大工程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与校内的理科研究单元也有着天然的联系,以联合实验室为纽带,将学校原创性研究成果与工程类研究院所的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在技术创新链条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
该校自动化系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分别共建了“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和“智能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声学研究所的支持下,中科大自动化系通过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积极开展网络新媒体服务系统中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在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博士点。
据自动化系主任奚宏生教授介绍,通过“所系结合”和共建联合实验室,近几年该系承担的国家层面纵向课题越来越多,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学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申请成功并开始建设安徽省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参与申请成功并开始建设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设综合交叉研究基地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十一五”大科学工程——强磁场实验装置建设项目,其中稳态强磁场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大共同承建。这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近年来,中国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近代物理系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合作共建了“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等几个联合研究中心,将各自承担的大科学装置和学科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国内独一无二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平台,在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同步实验室二期改造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改造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上海第三代光源以及合肥超导托卡马克HT-7等国家大科学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都有中国科大与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卓有成效的合作。
大科学平台和联合实验室多学科资源的交叉融会,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中科大近代物理系主任刘万东教授说:“大科学平台具有学科引领作用,通过联合实验室机制,能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国家重大需求上。”(杨保国)
来源:《科学时报》 200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