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是拔苗助长吗――解疑中国科大少年班30年

2013-09-01 10:15:03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今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创办30周年。
  1978年3月8日,在李政道、杨振宁等著名科学家的建议下,在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重视下,中国科大创建中国高校第一个少年班,首批21名智力超常少年被中科大破格录取。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15岁。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向外界公布了少年班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30年来,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
  但中国科大“少年班”从创立伊始,就不断遭受质疑,30年过去了,争论和质疑之声仍未平息。争论中最著名的是:让智力超常、但心智不够成熟的少年集中起来进行大学教育,会不会是“拔苗助长”,不利于人才成长?
  作为中国科大少年班管委会主任,陈卿教授对这种疑问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批量选拔智力超常少年,将他们集中在一个班级进行系统、严格的大学教育,这种少年班的培养模式,不仅不是“拔苗助长”,反而是对“好苗子”的一种保护。

“两试”招生保护“好苗子”

  1978年科大创办少年班时,曾突破高考直接破格录取超常少年;几年之后,少年班招生再次回归高考,要进少年班先要过高考。
  中国科大少年班管委会主任陈卿教授表示,对于希望进入少年班的早慧少年来说,高考这关相当于“资格赛”,只有先通过高考获得“资格”,才能在复试的“赛场”上展示自己的水平。高考对于少年班选拔人才来说,目前还是必要的,但是随着以后的发展,可能会有调整。
  “在招生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在高考环节中考得很好,但是在复试阶段不一定能通过。”陈卿说。
  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很聪明”,但是基础条件不够,少年班也会“忍痛割爱”。中国科大少年班直属党支部书记,长期担任少年班班主任的叶国华认为这正是从保护人才角度出发,虽然爱才,但是绝不拔苗助长。
  在培养模式上,科大少年班采取个性化、因材施教与宽口径通识教育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更符合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成才规律。
  据介绍,少年班学生入学后先不分专业,用一到两年时间打好基础,待到学生对学科和专业有所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志趣和优势,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科和专业。同时,少年班在全国最早实施“学导制”,聘请院士、资深教授、杰出青年学者等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少年班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从少年班这30年成果来看,成才的毕业生是绝大多数,除了科技精英之外,更多人分布在IT、金融、制造、媒体、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并且相当一部分人有所建树。这正说明了,少年班模式充分尊重和挖掘出了不同人才的不同潜能,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陈卿说。

要“数理化”,也要“音体美”

  少年班创立的初衷,是要将理科人才“像文艺、体育那样从小培养”。这是否意味着数理化方面的热情和天赋,是少年班学生选拔和培养的唯一标准呢?
  中国科大少年班管委会主任陈卿教授告诉记者,虽然人格的培养不能完全依靠少年班有限的本科教育来实现,但是,中国科大对于少年班学生的人格、综合素质的培养历来极为重视,是少年班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少年班之后,除了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还为少年班学生开设了人文艺术学科课程,如《中国文学》《中国近代史》《经济学》等,开办各类知识、艺术类讲座;同时,通过心理教育、社会实践、生存拓展训练等,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跟一般人认为的不同,少年班的早慧少年们不是只会数理化的木讷‘天才’,也不是高智商低情商的懵懂孩童。他们爱好广泛,活泼开朗,是个单纯、快乐、充满朝气的群体。”中国科大少年班党总支书记杨义英指出,在科大校园内,无论什么活动、竞赛,只要颁发奖项,领奖台上总能看到少年班学生的影子。
  据了解,多年来,少年班学生不仅专业课学习成绩优异,在国内外各种科技竞赛中频频获奖之外,在文体活动方面表现也非常突出,在校合唱比赛、辩论赛、足球赛、围棋赛等文体赛事中屡屡夺冠。
  78级江凤至今仍是科大女子跳高纪录的保持者。01级胡波本科期间曾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论文,他同时也是学校“树之”演艺社的社长、“中国科大学生艺术团”曲艺团团长,他组织制作的《非典时期的友情、爱情、亲情》公益短片,参加了安徽电视台主办的首届DV公益广告大赛,在安徽电视台公映。

少年班并非完美教育

  设立少年班,将超常少年集中到一个班级进行培养,这不仅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创举,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超常教育,是指对一种天资优异、富有创造潜质的学生进行的特殊教育。
  智力超常少年的培养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关注的课题。二战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超常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前苏联从60年代起专门设立了“特科学校”,对数、理、化、艺术和外语方面有天才的青少年,施以特殊优越的教学和训练;美国国会1973年通过的《天才教育法》也为天才教育提供物力、人力和法律保证。
  在中国科大创办“少年班”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十二所重点高等院校曾试办少年班,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先后取消少年班建制。
  伴随着争论和关注,中国科大少年班坚持了整整30年,成为我国现存办学时间最长的高校少年班。
  陈卿认为,少年班不是完美教育,少年班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符合培养目标;但不能因为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少数、极端的个案,就以偏概全、全盘否定成果。作为一种探索,少年班在办学历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某些不足甚至失误,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
  同时,在少年班30年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因自控能力差、贪玩而学业困难,或有品行不端行为和心理问题等原因,而被劝退学或转至适合的专业或班级的现象。
  陈卿说:“这一现象并非少年班所独有。少年班只是为这些早慧少年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知识、发挥所长的平台,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多方面的,学习只是其中一部分,少年班并不能提供所有东西、解决所有问题。”
  来源:《河北日报》 2008年3月21日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