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力促科教一体化

2013-08-06 10:03:21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今年5月17日和24日,中国科大先后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署协议,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并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系统生物学系。至此,与之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的国家级研究院所已有几十家,我国最大的科教联盟基本成型———
       在中国高校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后盾和“娘家”———中国科学院。这一令人羡慕的独家优势,具体体现为“举中科院全院之力,办中国科技大学”;其运作模式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
       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对此分析说:“研究所有很强的研究力量和设备,高校有人才资源和综合优势,‘所系结合’顺应了中国科大自身注重内涵发展的理念,促进了教育与科研的结合,改变了当前高校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相互割裂的状况,实现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建设目标,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探索了一条新路。”

研教互动培育高层次人才

       中国科大从1958年创办至今,还不到50年时间,但其人才培养成果却引人注目:据了解,该校毕业生中,有34人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同期毕业生中,1963年以来当选为两院院士的人数居全国高校之冠。著名超导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龚惠兴院士、863计划智能计算机首席科学家李国杰院士、化学家朱清时院士……都是中国科大的毕业生。
        近年来,中国科大本科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高达77%,硕士生考取国内外博士生的比例达70%,博士生被选聘为博士后的比例则达36%。
       中国科大力学系58级一位老学长回忆道,“我记得入学不久,第一次开全系大会时,钱学森主任给我们同学讲话。他说,他给我们请来了几门重型大炮,这是指他为我们请来了几位大师级人物来上基础课。严济慈讲普通物理,吴文俊讲高等数学……吴文俊老师上课,板书极美观,边写边讲,极少看讲稿。两块黑板从左上角写到右下角,满了擦掉,再来一遍,就到下课了,时间掌握极准。”
       中科院党组成员、中国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认为,“全院办校、所系结合”体现了两个关键点:一是一流人才的培养,必须教研结合,研教互动。所谓一流人才,不是仅能传承文明之人,一定还要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上,能在某一问题或某个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或经济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增量。二是“所系结合”体现了科学、教育本质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这一方针正好从深层次上体现了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必须遵循的共享、互补、高效原则。
   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大背景下,中国科大的本科生进实验室已成为传统,学生们可以经常性、制度性地到中科院所属各科研院所、科研基地实习、深造,求学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西安……
       从去年8月起,化学物理系01级本科生姜锋在结束中国科大的专业课学习后,就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进行教学实践,在所长包信和研究员的指导下看文献、做实验、做本科毕业论文。由于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很强的科研能力,他被推荐为该所的免试研究生。如今他完成的论文《Ti-SBA-15介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已顺利通过由学校组织的导师答辩,并取得了A+的好成绩。
       和大连化物所一样,北京化学所、长春应化所、福建物构所、广州化学研究所等十几个中科院所属研究所,都是中国科大化学院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每年化学院都有40名左右的高年级本科生到这些研究所进行大学生研究计划、教学实习和一部分毕业设计,直接接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同时这些所的一些高级研究人员兼任了中国科大化学院的客座教授,经常来校讲课,进行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到研究所工作,或录取为研究所的研究生。
       即将赴国外留学深造的化学院01级本科生林婉娟在回忆自己参与福建物构所科研过程时说,我在洪茂椿院士指导下开展配位聚合物研究,并在国际学术期刊联合发表论文,自己单独完成的两篇论文正在修改中。此前,我从大二下学期就进入中国科大钱逸泰和侯建国两位院士的实验室开展纳米材料合成与表征的研究,与人合作在国际刊物发表了4篇论文。正是有了与大师直接交流的机会,我得以自如地遨游在世界科学的前沿,在与大师的交往中,我也同时获得了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科教结合主攻大科学工程

       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二期总投资1.18亿元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目前高校中唯一的大科学工程。这是中国科大与中科院高能所、上海应物所等研究所全面合作的见证和“结晶”,其工程的筹建论证、建设和改造及测试验收都得到了各所大力支持。
       说起优势互补,参与并负责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工程建设的刘祖平研究员喜形于色。去年2月份,他正在实验室准备测试,迎接二期工程验收,一直运行良好的直线加速器突然表现失常,这种现象10多年没有出现过。他们当即向高能物理所、上海应用物理所等单位求援,高能所加速器中心副主任裴国玺和上海应物所副所长赵振堂等闻信后,星夜兼程,第二天一早就出现在实验室中。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讨论思路,一起调试,终于找出症结所在。在裴国玺副主任的联系下,第三天就更换了高能所提供的备件,保证了二期工程按时顺利通过验收。刘祖平说:“遇到难题的时候,总可以找到可信赖的援手。”
       这种支持是相互的。在中科院高能所承担的大科学工程———总投资达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改造升级过程中,就有中国科大的科研人员参与,涉及项目包括第三代北京谱仪探测器中总造价超千万元的4个子系统的工程建造等,有两位教授还分别担任了两个分总体系统的工程项目负责人。
       工程上的合作只是一个方面。由于都拥有同步辐射光源,中国科大、高能所、上海应用物理所的科研项目还有更深入的合作。以中国科大何多慧院士牵头承担,有高能所、上海应用物理所等合作参与的经费达60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开展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前期研究,目的为我国开展第四代光源的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执行主任盛六四介绍说,近3年来,国家实验室与中科院各研究所合作承担的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8项,合作经费达1500多万元。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还联合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申报、共建合肥大科学装置基地,今年初已完成基地发展规划,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科学装置群。
       据了解,仅去年一年,中国科大与研究所合作科研项目到款3018万元,在研项目142项,重大项目10项。

资源共享创建一流学科

       今年5月17日和24日,中国科大先后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署协议,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并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系统生物学系。至此,与之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的国家级研究院所已有几十家,我国最大的科教联盟基本成型。 
       在此之前,中科院一批所长、院士兼职中国科大院系领导,为创建一流学科进行探索。此外中国科大还聘请了140多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占全校博士生导师总数的40%。
   5月24日一大早,中科院物理所原所长杨国祯院士就来到他位于中国科大的办公室,主持召开理学院院务扩大会议,重点研讨学科结构和人才引进问题。杨国桢在该校理学院兼任院长四年多时间,每学期来校三四次,每次来都要主持召开一次院务扩大会议,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通过他的牵线搭桥,物理所的优秀人才来到中国科大,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去了物理所,院所之间保持着学术和人才的良性互动。
       理论物理中心是杨国桢任院长后将分散在理学院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天文与应用物理系的几个方向整合而成的学科中心。中心整合之前,理论物理普遍存在着力量分散的现象,就像通常所说的单干户、小作坊,无法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学科水平很难提高,也难以出将才和帅才。实现理论物理整合后,增强了整体竞争力。现在理学院共有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重点学科7.5个,其中物理类重点学科6个,居全国高校之首。在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遴选的20个创新研究群体中,中国科大有3个群体入选,入选数名列全国第一,而理学院就有2个。
       据中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许武介绍,下一步,中国科大将与近百家国家级研究院所共同设立科研合作基金,共建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共同组建科研团队、创新群体和青年科学家伙伴小组,互聘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和兼职研究生导师;共同制定和实施青年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开展人员互访进修,互派人员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共建科学论坛,共同促进和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使“所系结合”向更深层次推进。

狠抓“三新”实现“三个转变”

       中国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撰文指出,尽管该校“所系结合”已全面启动,态势良好,但距离全面结合、无缝交融、自觉自动、持续发展的境界还任重道远。他提出要狠抓“三新”。
       第一新是抓住新机遇。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工作即将进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新阶段,将出台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将与研究型大学共建50个左右的伙伴小组及联合实验室,加大人员互访交流的强度等。这是中国科大与研究所加强结合的新契机。
       第二新是建立新机制。研究所国家任务多,尤其是从事战略高技术及国家安全方面的机构,任务重,经费足,但人手紧,而学校有人的优势;研究所的工作多有明确国家目标,集成性强,而学校则较灵活,自由度大,因此适合前瞻性、原创性探索。这些差异,正好形成互补结构。他强调,中国科大不仅要享受“全院办校”带来的实惠,更要思考“校为全院”这个问题,为研究所的发展多做贡献。
       第三新是探索新模式。建校之初所系结合的模式主要在于人员的兼职和交流。现在还有许多种结合模式有待发展。例如:联合申请各类各级研究项目;共建伙伴小组、联合实验室以及系、专业,开发出更多的科研、教学合作平台;设立研究基金,委托前瞻性研究;共同举办学术会议、暑期研讨班以及专题讲座等。
        ■新闻背景  二○○四年四月,中科院正式下发《关于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贯彻新形势下“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办学方针的意见》,要求全院上下积极探索贯彻这一方针的有效新途径、创新模式和深刻内涵,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将中国科大办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全院办校”是指集中全中科院力量建设中国科大;“所系结合”是指教育与科技相结合,为中国科大和中科院属各研究所培育创新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创造条件。(据中国科技大学)(本报记者 仇方迎   特约记者 胡胜友)

       来源:《科技日报》2005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