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系列之“最”
13岁时,施展跨进了中国科大学校门,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少年大学生之一。大学毕生后,施展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举攻克数学界著名难题“关于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刚届30就已成为法国居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像施展这样的早慧少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屡见不鲜,20年来,科大少年班已招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10多名15周岁以下的少年大学生,已毕业15届共550名学生,其中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占毕业总数的72%,有100多人已获得博士学位,这一比例远远高出普通本科生。他们曾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一系列之“最”:年龄最小的学士、硕士、博士、副教授、教授……如今,他们已渐渐显示露出群体优势,在国内外的一些著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已崭露头角,担任了重要的工作,正在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少年班史无前例
超常教育是指对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超越常规的教育,它在中国古代叫作“神童”教育,相当于台湾所说的“资优”教育。这种对早慧人才的特殊培养,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例。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超常儿童教育,英、美等国叫“英才教育”。美国约有100所高校准许早慧儿童提前入学。但是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有组织地成批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儿童,对他们进行集中、系统和严格的特殊培养和教育,应当说始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办。这种超常教育形式,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多年来,科大少年班根据这些少年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探索出一条通才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路子。
少年班在教育中强调宽厚扎实的基础训练,新生进校后首先是集中进行为期2-3年的基础知识训练,全面打好数理化生、计算机、现代实验技能和外语的基础,培养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宽阔的科研视角;开设艺术课程,允许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构建广博的知识基础,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据追踪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在从事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里的交叉研究或实际工作,并往往能另辟蹊径,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八四级少年班学生黄沁于1988年提前毕业,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读研,后受聘到华尔街某大型证券公司工作。在这个世界上金融、证券业最发达的地方,他以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投资理论,现已升任该证券公司的副总裁,主管对外投资工作。他今年只有27岁,是进入华尔街金融最高层领导的少数华人之一。
年少志高 清醒拼搏
少年班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带着优异的成绩离开母校,但这些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绝大多数都能以平常心来清醒对待智力上的优势,无论是参加实际工作,还是继续攻读学位,都显示出勤奋刻苦、踏实肯干的精神。少年班第二届学生陈永聪,当年曾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中美联合招收的物理学研究生。1989年,他满怀报国之情回国任教,并从事高温超导微观机制的研究,26岁时成为科大最年轻的副教授,30岁时就成为当时科大最年轻的教授。
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年少志高,敢于挑战,对在尖端科学领域赶超国际一流水平有一种紧迫感。七九年少年班学生钟扬,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工作,几年来,他已承担了国家和中科院等研究课题10多项,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细胞生物学分类是国际上刚刚开始进行的一项工作, 钟扬与美国一位教授合作创造出生物分类新模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5岁时就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而留美期间被导师称为“我所知道的最好博士研究生”的周逸锋,如今在生物学界已经小有名气。他谢绝美方邀请,如期返回科大后与中美教授合作从事视觉神经生物学方面研究,主持或作为主要合作者参加了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中科院七五重大项目、国家攀登项目等10多项,在国际上率先系统研究了猫丘脑外膝体神元的方向敏感性,揭开了皮层下细胞方向敏感性研究的序幕。29岁时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获得者”称号。
超常教育仍需探索
少年班19年来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人才证明了办学的成功。它对促进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追求真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曾与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谈到中国人才的培养时说,“少年班很见效,也是破格提拨。”著名学者李政道在给科大少年班的题词中说:“人才代出,创作当少年。
我国在1986年后一度曾有十几所大学办起了少年班。但目前仍在坚持办学的高校已经寥寥可数。谈到原因,中国超常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科大少年班管委会副主任朱源说:“这应当看作少年班越办越成熟。一些大学办不下去,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生源不足,只好放宽条件,造成进校生素质参差不齐;二是匆匆上马管理不好,新生一进校,就分到普通班中,无专人管理,不利于成长;三是教学不力。”
朱源介绍说,少年班有专门管委会的只科大一家。教学管理上,打破常规,允许单科跳级、横向选课,允许提前参加科研工作、提前毕业和考研究生,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并重。这些年,科大系统探索了一套理科超常教育规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超常人才培养体系。
朱源说,超常教育由于其新颖的教育思想和在实践中取得的令人振奋的成绩,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有世界影响的一项创举。但是,科学目前毕竟还无法探知智力发育的全部奥妙,我国超常教育起步不久,早慧少年也并非神童,少年班的教育试验只能说仍在继续探索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常教育体系还在形成之中。(蒋家平 叶国华 浦建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1998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