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为读者提供感同身受的阅读空间

2017-02-12 09:21:10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当你想象着自己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然后戴上一台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再睁开眼睛时,便“真的”看到一片森林,你可以在森林中行走、驻足,甚至与动物对话,森林中的一切将你包围,你“身临其境”……

  走进中国科大新媒体研究院,你就可以享受这种神奇的“沉浸式体验”——不同于传统的电视、电影画面,沉浸式体验是不论你是坐着、躺着、还是打滚,感觉上都是在影像中进行,你与影像“合而为一”。

  研究人员介绍,学术意义上的“沉浸式”,来源于1975年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沉浸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当沉浸理论延伸到人机互动媒体上时,就出现了沉浸式媒体。AR的专业术语是虚拟现实技术,VR的专业术语是增强现实技术,将这两种技术运用在媒体形式上,就是最新的沉浸式媒体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幅画促成了研究院的成立。”新媒体研究院负责人、“沉浸式媒体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荣庭教授介绍,2014年,时任中国科大校长的侯建国院士的团队在拉曼成像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了生动展示这个成果,周荣庭教授带队为拉曼成像成果制作了五个科学可视化方案,制成一幅超过200平方米的科学可视化作品,让科学的可视化传播走进了决策层的视野并得到空前的重视。在学校支持下,中国科大与皖新传媒集团共建中国科大新媒体研究院,探索VR/AR等沉浸式媒体技术在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上的应用研究,通过文化内容与沉浸式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融合来推动科学文化的传播,依托研究院成立的“沉浸式媒体技术”实验室2017年1月被列入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如果早点看到《美丽化学》,我就选择化学专业了。”这是大学生在阅读了研究院出品的体验式数字传播作品《美丽化学》后,致信研究团队的赞叹。《美丽化学》将科学的神奇与美丽通过可视化图像传播给大众,感同身受的阅读让许多人第一次真正领略到化学的魅力。截至目前,《美丽化学》已有超过千万的独立访问量,还得到《时代周刊》等全球40多家媒体的重点关注与报道,成为国内第一个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大众科学》杂志举办的Vizzies国际科学可视化竞赛大奖的作品。
栩栩如生的始祖鸟,每一片羽毛、每一个动作都逼真而自然……研究院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达成合作出版的科普绘本——《消失的世界》,进入了团队视野,通过3D技术动态复原,并展示它们如何跳、如何跑、如何飞翔、如何进食……2015年底研究院正式推出的AR出版物《消失的世界》,首批5000本图书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一经上市便被订购一空。周荣庭介绍,“智能化软件赋予我们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不仅在增强融合的体验中搭建了一层无尽的想象空间,最重要的是将想象空间变为现实”。
利用自主研发的基于现有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增强现实出版技术平台“科学荟”,面向中学理科教师使用的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演示平台“火花学院”……短短两年多时间,中国科大与皖新传媒集团携手,让为读者提供感同身受的阅读空间的“浸媒体”,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记者点评】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大有作为

  读者提供感同身受阅读空间的“浸媒体”,顺应了VR技术的时代潮流,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享受的最为奇妙的阅读方式,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无尽的想象空间。而造就这前无古人的神奇体验的,是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先进的技术,是“浸媒体”走向世界的有力支撑;丰富的内容,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实践。而先进技术与精彩内容结合,需要正确的科研方向,更需要科学的市场把握。因此,必须将科技与文化、高校与企业深度而有机的融合,才能大有作为。(李陈续 刘爱华)

  来源:光明日报 20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