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化时代,浩如烟海的汉字如何能够进入只有26个键盘的计算机,被视为举世都难以征服的“癌症”。西方人说“中国文字是现代化的绊脚石。”国内有人断言“不废除汉字,中国就不能进入信息社会。”1992年,“五笔字型”的发明,在古老的汉字与现代电子计算机之间架起了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从此中国的印刷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电脑排版印刷的新时代。62级校友王永民因其发明“五笔字型”被誉为“中国电脑时代的毕升”。
早在1962年在河南省南召一中的毕业典礼上,王永民说:“翻开我们学过的物理、化学课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把头像也印在课本上……”当时,也有一些人称他是“想把自己的脑袋印在课本上狂妄的家伙。”
1983年8月29日,王永民的五笔字型作为一项重要发明在郑州通过省级鉴定,郑易里老先生专程从北京赶来,激动地说:“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同日而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王永民在开始“五笔字型”研发时,遭到很多冷漠、猜忌和流言蜚语。有人甚至在大会上公开说他“借着搞科研的名义从省里骗来一大笔钱,成千上万地乱花,没明没黑地钻在屋里胡搞一气。”王永民在压力下悟出这样的道理:道路是不可能绝对平坦的。汽车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反而跑不了,必须有一定的摩擦力才能行驶。
王永民在推广五笔字型时,在北京府右街租了间不到14平米的地下室,他跑遍京城,到一个个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去宣传、演示,帮助培训技术力量,有500人听他去讲,有5人听他也去讲。
1986年3月,“全国汉字输入方案测评”大会上,“五笔字型”成为众矢之的,遭到算计。尽管在整个测评中成绩屡次名列榜首,但结果依然被排斥在11个“A类”方案之外。这一意外的结果,给王永民打击很大,大批新用户对“五笔字型”不屑一顾,另外选择“A类”方案;连他的助手也相继另谋生路。“骗子”、“搞舞弊”、“弄虚作假”等等帽子扣到他的头上。他怀着满腔愤懑,写了一篇6000多字的檄文:“虽然说我的事业被暂时扼杀了,但我坚信,科学是不可战胜的!烧死布鲁诺的大火,未曾使地球变成发光的太阳,而地球也绝不会变成宇宙的中心!科学既不能抹杀,也不能长期伪装!历史必将让‘五笔字型’放出光华。”
1984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操作员每分钟输入120字的精彩表演,使那里的官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即要求传授这项技术。美国的一些报纸和纽约电视台,作为一项奇迹报道了“五笔字型”。
1991年1月4日,王永民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为了让五笔字型尽快造福社会,王码电脑公司将最新“王码5.0版”汉字操作系统软件,向国内不加密开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在讲话中说:“作为一个科学家,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作为一家公司,损失数以百万计的金钱,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在国内外电脑界也是没有先例的。我们的社会应该提倡这种精神。”
来源:花开的声音——中国科大的那些人那些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