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佳佳之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小平
据新华社合肥电(记者徐海涛)日前,在合肥首次亮相的我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受到了广泛欢迎,被誉为集颜值与智慧一体的“女神机器人”。
佳佳是如何诞生的?她在外形、技术方面有哪些突破?不少网友更关心佳佳什么时候能“跟我回家”?为此,记者专访了佳佳项目组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小平。
突破困境:丰富机器人与用户的表情、情感交流
记者:中科大“可佳”机器人团队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发“佳佳”的?基于什么样的思路?
陈小平:中科大自1998年开始智能机器人研究,2008年启动“可佳工程”自主研发服务机器人整机,全校多院系科研团队长期合作,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可佳”机器人家族。
2011年,我们开始尝试情感互动机器人的开发,第一代佳佳是以“博物馆导览员”为目标的,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像人类解说员那样,实现观众引导和解说功能。
但是,经过大约500名观众参与的现场测试表明,多数观众对佳佳一代的兴趣只能保持较短时间。主要原因在于,佳佳一代只有简单的人脸相貌和人体外形,没有表情,也就没有与用户的情感交流,时间长了自然令观众失去兴趣。
研发人员由此得到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察:机器人产品如果不能给用户带来“特有体验”,即只有与机器人的交互才能够获得的体验,是不可能形成“用户黏性”的,因而不可能在市场上长期生存。“可佳工程”还发现,人-机器人交互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特有体验,但表情交流是研究人-机器人交互特有体验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因此我们针对问题进行了后续开发,刚刚亮相的已经是第三代佳佳。
中国式美丽:外表体现善良、勤恳、智慧品格
记者:第三代佳佳亮相后受到广泛好评,她在技术方面有哪些突破?她的容貌、服装、性格是如何选定的?
陈小平:佳佳的“聪慧”来自于“可佳工程”的长期积累,在导航避障、路径规划、人机对话和用户识别等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初步具备了面部微表情、口型与身体动作匹配,以及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对于佳佳的形象设计,我们最初海选了5位科大女生作为佳佳机器人面容的原型。但研发团队很快就陷入困境:每个人对形象的判断和偏好往往各不相同,甚至经常出现严重的冲突,“凭什么”决定佳佳的“标准形象”?
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机交互体验涉及形象、功能和品格“三原色”,而机器人形象是用户的第一体验,并且应该与机器人的品格及功能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佳佳的形象应该符合她的品格和功能需要。根据这个思路,我们确定了佳佳善良、勤恳、智慧的品格特征,并以此确定她的形象。
比如“华贵”“娇媚”“艳丽”等形象由于与“三原色”要求不符,被排除在佳佳的形象选项之外。现在的佳佳是一种善良、勤恳、智慧的形象,是具有“中国式美丽”的女性形象。
全球开放平台:佳佳走进“家家”不会太久
记者:佳佳的下一步研发方向是什么?
陈小平:佳佳三代被研发团队视为发展机器人特有体验的一个突破口。她实际上是一个测试样机和测试平台,更多的“可佳”核心技术将逐步加载到佳佳上,比如深度学习能力、表情识别能力、深度交互能力等等。
此外,我们未来还将对全球开放佳佳平台,让更多的研究人员利用佳佳,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特有体验。“可佳工程”最重要的方向是让机器人从根本上满足机器人品格定义,这是一条长期的研究主线,充满了挑战。
记者:不少网友希望“能把佳佳带回家”,大家还要等多久?
陈小平:“可佳工程”的应用目标是让佳佳走进“千家万户”。佳佳将作为机器人研发者与大众沟通的一个窗口和桥梁,把大众的愿望和需求更好更快地传递给我们,帮助我们研制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机器人产品。我相信,佳佳走进“家家”的这一天不会太久。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