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课堂——访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马国岭教授

2015-09-10 09:51:54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学生记者  吕 伟

  专访之前,记者了解得知,马国岭教授来自英国,原名Ian McLoughlin,现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提到本次评选活动时,马国岭表示曾收到过关于投票网站的信息,但作为外籍教授,自己并不十分了解,因而对于本次当选亦感惊讶。

  在和马国岭教授的交谈中得知,他在英国、新西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学习或教学时都曾学习过汉语,陆陆续续加起来达十年之久。不过教授无奈地表示自己的汉语水平还是很糟糕,教学以英文为主。

  虽然身为博士生导师,马国岭教授也与科大的其他教授一样承担了本科生教学,教大一学生C语言。在他看来,科大学生的求知精神十分值得赞扬,相比他曾教过的新加坡学生,科大学生显然要好问乐知一些,因而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学生喜欢用英文向他询问问题,而他也十分乐意回答各种千奇百怪甚至与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在C语言教学中,他没有沿用科大的教材,而是自己编写教材,且教授过程也是视情况而定。

  在他看来,每个教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会讲得更多更透彻,在教学中可能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可能也略有偏差,但更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作业及上机课上。教授给我们展示了部分学生的上机作业,作业题都是对学生来说非常新鲜的任务。学生有时需要用C语言编程来写一些英文打油诗,或者通过编程分析单词以及句子结构来判断一篇文章的文学程度等,有着鲜明的英语教学特色。考试时由于试卷是全英文,学生可以随时在看不同题目要求时向教授或助教寻求帮助,“毕竟这门课考察的是学生的编程能力而非英语水平。”

  在大学里,教授们往往会在科研中投入很大精力。当记者询问关于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时,马国岭教授表示,通常他的主要重心是在科研方面,但在有本科教学的学期中,有大约60%的工作时间是属于教学,毕竟科研与教学之间必须要有一个平衡,而这是他认为的比较合适的比重。

  除了教学时间,在平时的师生相处中,马国岭教授表示自己会尽量与学生友好相处,学生可以随时去办公室与他讨论问题,而他本人也十分喜欢和学生交流。但在某些方面如课堂纪律上绝对坚持原则。

  在与马国岭教授的交谈中,记者发现每当说到某些字句我们不能理解时,教授都会用另一种更通俗易懂的方式细致地讲解,让与之谈话的人感到放松而不会因为语言的不同而过于紧张。而且时常会出现比较幽默的话语,让谈话双方都会心一笑。同时,马国岭教授也坦言,学生们在面对一些新鲜事物时总是充满好奇与兴趣,同样的课程用英语和汉语教学,同学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前者,自己作为外籍老师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