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7月19日电 (记者吴月辉、叶琦)第十九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19日在合肥开赛,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选手将在这里展开为期5天的角逐。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自1997年8月在日本名古屋首次举行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8届,是当前国际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机器人赛事。据主办方介绍,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团队和知名学者参赛。比赛分为专业组和青少年组,其中专业组比赛项目共有11个大项,分为服务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机器人足球三大系列。
“作为一项国际顶级的机器人赛事,比赛规则体现了当前机器人的研究热点。”RoboCup中国委员会主席陈小平介绍说,“本届机器人世界杯是19年来创新性最强的一次世界杯。”
陈小平说,机器人世界杯每年都会在技术上提出新的要求和难度,今年主办方在比赛规则上做了一些新的调整和改变。比如就服务型机器人来说,以往比赛对“人脸识别”技术方面要求比较高,今年则将其分值适当降低,转而增加了“姿态识别”技术方面的分值。陈小平解释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是因为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发展的很好,而姿态识别技术方面还很不成熟,希望能通过比赛推动前沿技术研究。
据了解,本届比赛首次引入了服务机器人标准测试系统,由它来完成大部分的裁判工作。自动测试系统通过安置在赛场周围的12个摄像头,可以从12个方向观察机器人行为,同时进行高精度监测,最终对机器人的性能做出客观、定性和精确的评价。
此外,本届比赛首次对服务类机器人的硬件成本作了规定,要求参赛机器人的底层运动和感知系统加在一起,硬件成本不能超过15000元人民币。“做这个规定,是希望能通过比赛促使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研发从过去完全聚焦基础研究转向重视应用需求,从实验室走出来深入到人们生活当中。”陈小平说。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0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