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一场整理梦想的“聚青春”

2015-07-14 15:21:42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信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兴论坛”迎来了特殊的“青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淡马锡高级董事总经理吴亦兵等数十位企业家,以及著名媒体人杨澜、许戈辉,与青年学生畅谈青春,支招如何创新创业。

  上半场:主题“青春不老”
  有梦想才有青春

  主持人:许戈辉(凤凰卫视主持人)

  主讲嘉宾: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 杨元庆

  著名媒体人 杨澜

  阳光七星娱乐媒体集团创始人、联合董事长兼CEO 吴征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杨旭

  电讯盈科中国区总裁 程十庆

  找到实现梦想的路径

  许戈辉:现在流行一句话,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今天我们为什么在这儿?就是因为杨元庆的一句话:“世界那么大,到我的家乡来看看吧!家乡这么美,最美在科大”。

  杨元庆:在我们那个年代,很多青年学生的理想就是“上科大”,这其中包括我和我的太太,我们都为能在这样一所大学里学习感到骄傲和自豪。我除了是科大校友外,也是土生土长的安徽合肥人。我对家乡有着特殊情结,一直以来希望对家乡有所贡献,这个愿望在几年前终于得以实现。2011年,联想集团开始在安徽规划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制造厂,我们只用了14个月就投产了,建成的速度堪称世界一流。到今年3月,制造厂运行了两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制造基地。如果从单体工厂来说,属于全球最大。目前联想集团安徽基地已经成为合肥最大的工业企业,安徽最大的出口型的企业,带动了家乡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联想集团整体业绩的成长和发展。

  联想集团目前只有三成业务在中国,七成业务在海外。与此同时,我们七成员工在中国,只有三成员工在海外,可以说是用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的就业。

  许戈辉:我相信是故乡情和校园梦把杨元庆带回来,也把我们吸引来。青春其实是一段既充满激情又充满迷茫的日子,台上的嘉宾都有很多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请杨澜和吴征为大家述说他们所经历的坎坷和他们曾经的梦想。

  杨澜:我一直认为,人不是因为有青春才有梦想,而是因为有梦想才有青春。最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找到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实现梦想首先要弄清楚三个“B”——Being(你是谁)、Becoming(你想成为谁)、Belonging(你与谁在一起)。我们这群朋友有着相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都很看中家庭、追求事业、追求创新,希望给这个社会留下的是价值而不是仅仅留下更多的钱,而这些东西是同学们在青春时期可以逐渐探索的。

  两年前,阳光媒体集团成立了“正青春”的校园成长助力计划,希望帮助一批白手起家、富于创意、心灵美好的“白富美”成长、成才。我们将准备一笔不菲的基金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成长的助力,希望更多的科大学生能够加入进来,让“正青春”来到大家当中,让大家感受到青春的能量。

  吴征:非常高兴来到中国科大,这是一所有着民主和科学传统的大学。我们国家如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与民主和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民主和科学在如今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伟大时代仍然有特别意义。

  当年我们创业的时候,也经历了一些坎坷。从单纯的理想型创业,到兼顾商业利益的创业,我们也是痛定思痛,跨越了坎坷。目前,阳光集团一年的电视剧(主要是美剧和英剧)的产量在400小时左右,去年我们制作的电视剧连续23周成为全美收视冠军,此外,我们还有近150个栏目在全球46个国家播出。

  选择做正确的事

  许戈辉:杨旭从大学开始就在英特尔工作了,到现在已经有29年了吧,与我们分享您的收获吧。

  杨旭: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1986年5月我去英特尔实习,第一天跨入办公室的时候,公司前台的醒目位置有一句话“客户是我们的第一财富”,这句话对我有很大的震动,也影响了我一辈子,我后来在英特尔29年的工作经历确实证明了这一点。我的经历也证明了选择做正确的事的重要性。

  许戈辉:在我们这些来宾里面,程十庆是为数不多的文科生,本科是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的历史,硕士是在北京大学读的法律,后来成为电讯盈科的总裁,您觉得是怎样的梦想和经验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程十庆:在座的学生都是学理工科的,我作为文科生有一个小建议:在重视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也要多读读“闲书”,多阅读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多接触文学艺术和音乐绘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些不仅会让人变得丰富,还会对科学研究有不同的启发。大家回顾一下心目中的大科学家,比如说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和钱学森,他们都是科技界的领军人物,他们同时也都有着很深的人文素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与他们在专业领域里的成功一定是有直接关系的。

  许戈辉:在攻读自己专业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人文学科,我非常赞同。雨果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就像在一座山峰上的两个攀登者,他们总有一天会在山顶相遇,殊途同归。我有个问题想问杨元庆,你在科大读书的时候,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杨元庆:科大对我的影响很深,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大家知道,联想是我过去26年中服务过的唯一一家公司,可能也是要终身服务的公司了。1988年,我在中国科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去中科院计算所做毕业论文,恰逢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司(联想集团前身)第一次对外招聘,因为有着科大的背景,我顺利应聘成功。此后我从技术销售到部门主管,再一步步成长为联想集团CEO、董事长,这跟我当初的人生设计完全不一样。我希望大家在学校里要打好基础和基本功,特别是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这些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更加有用处。

  许戈辉:我觉得刚才杨元庆说的一点特别重要,在校园里要学会学习的方法,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了什么,而是知道怎样去学。这是对学弟、学妹一个特别好的建议。

  【现场互动】

  提问:我想问一下杨元庆师兄,目前手机端、APP端这些客户端的影响会对PC端有一个冲击,很多企业在布局的时候,可能不会那么侧重PC端,这样的形式对您企业有没有什么影响,您是怎么看待这个趋势变化的?

  杨元庆:正是因为很早就看到这样趋势的变化,我们很早就开始了在移动端的布局。联想开始做手机是在2002年,当然还是功能手机不是智能手机。但是早在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将来随着芯片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我们可以把手机的功能做得跟个人电脑一样强大。进入智能手机的时代,在国内我们也是最早推出智能手机的,在国际上比苹果稍微晚一点。我们发展移动终端不仅仅是硬件设备本身,我们考虑的是给用户有一个更好的使用体验,所以未来我们在软件应用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投入和投资。

  许戈辉:所有关注联想和向往联想的学生,以后可以去那里实习,联想在合肥有一个非常大的基地,未来也可以到那里就业,相信会给联想带来青春和创造力。

  提问:联想集团目前成立了四个独立的业务集团,联想集团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来做这样结构性的全球调整,请杨元庆师兄将联想集团未来发展的大致规划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杨元庆:联想现在的战略非常清楚、非常简单,我们就是三个增长引擎:个人电脑、移动终端、后台服务器存储。未来我们依然是以制造设备为主,当然未来的设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硬件,而是硬件、软件和服务要完美地集成融合的终端设备。从产品角度来说,我们要将这些硬件、软件和服务更好地集成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积极推动的转型方向。

  提问:有个问题想问杨澜女士,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创业热潮,以及创业者如何处理创业和创新的关系?

  杨澜:关于创业,我有一个找到自身定位的比较科学的方法:大家画三个圆圈,第一个圆圈是爱做的事情,第二个圆圈是能做的事情,第三个圆圈是有市场需求的事情,这三个圆圈的交集点就是最适合的方向。更多的更好的回答我们还是留到下半场,会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与大家分享经验。

  提问:我想请问台上四位如何看待创业与读博?

  方方:投资人看重的并不是创业者的学历,而是看你有没有坚持、有没有理想、有没有韧性,这是最重要的。

  吴亦兵:我觉得这两者没有矛盾,读博士还是有很大的好处。我在美国读了五年书,见识更广了。中国有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基础打得扎实,创业不怕晚。

  陈宏:我就是读了博士出来创业的,我觉得两者之间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创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潜在的市场、优秀的团队和良好的商业模式。希望大家在校学习期间要尽量多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积累经验。

  丁健:从某种角度上说,博士毕业去创业可能会走得更远,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创业可以成为一个选项,在学校一定要打好扎实的功底。

  吴鹰:时间过得飞快,我的答案是跟着你的心走。中国科大是一所非常了不起的学校,大家有机会进入科大学习,又赶上了这个好时代,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将来都非常有前途。

  下半场:主题“创新与创业”
  如何把握创业“黄金时代”

  主持人:吴鹰(中泽嘉盟董事长)

  主讲嘉宾:

  淡马锡高级董事总经理、中国业务负责人 吴亦兵

  水木投资创始人、董事长 方方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 陈宏

  金沙江创投创始人 丁健

  拥有学习的能力最重要

  吴鹰:我们后半场的主题是在创新创业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万众创业、全民创新”,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可以说这是个创业者的“黄金时代”。那么创业者怎样融资?投资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创业人才?先从方方开始,您希望创业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方方:如今社会技术门槛的降低和资本环境的改变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优良的环境。我觉得创业者需要具备两种素质:一是要拥有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找到项目的市场定位。

  吴鹰:下面请丁健讲讲他的看法。

  丁健:我听朋友说最近我有一张照片在网络上挺火,后来我才知道是大三时我在自己创办的咖啡厅里的照片,照片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组图里的一张。那是1985年,我20岁,和同学在北京大学校内开设了第一家高校咖啡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那不完全叫创业,我实际上是在勤工俭学,想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也给我自己提供一个平台。第一次“创业”,我融资了一万元,在当时那可是一笔巨款啊。

  但是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创业可以成为一个选项,可以时刻为创业做好准备,在学校一定要打好扎实的功底。做科学家也不妨碍创业,做好每一件小事,特别是在学习期间,在知识折旧率太高的当下,拥有学习的能力最重要。大学一定要专注两样东西:一是感兴趣的;二是你擅长的。

  创业需要“软精神”

  吴鹰:陈宏是早期的留学生,他也是一个百折不挠的创业者。

  陈宏:我是从工程师转向创业者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人在美国做得成功的主要是工程师和厨师,我想突破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这种刻板印象,就特别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做一名老板,跻身硅谷主流商圈。1993年,我开始在美国创业,1999年,我创立的公司冲向了纳斯达克,成了美国第一个将企业带上市的中国留学生。2003年,我又回国创办汉能投资集团,我想告诉大家,创业没有早晚之分,毕业以后积累了社会经验照样可以创业。

  吴鹰:咱们的会场气氛比较热烈,下面我们请科大的优秀校友吴亦兵谈谈。

  吴亦兵:我是从联想出来的,联想有一句话“投资就是投人”,这是最关键的。我非常有幸在这辈子的职业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九年是在联想度过的,从杨元庆身上我学到了优秀创业者应具备的四项基本素质,在这里也想告诉大家: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二要有勇气,三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四要有自信心。作为投资者,最想看到的不是创业者的业务模式或业务计划,而是你是否具备上述四点“软精神”。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