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科大“可佳”机器人有望实现产业化 成本降至1万元内

2015-07-09 11:15:32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人民网合肥7月8日电(刘颖 侯瑶)“请你看着我的眼睛,你是个男孩。”“可佳”走到一男生面前这样说。“可佳”是中科大研发的一款服务型机器人,不仅可以辨别人,还能从5-10人中间找出指定的那个人。并且,该机器人将实现产业化,老百姓只需不到1万元即可把它带回家。

  人民网安徽频道在中科大了解到,目前,“可佳”三代机器人已经实现操纵不规则物体,比如香蕉、艺术品等。还能精准地避开障碍物,来到指定位置,误差在10厘米以内。也就是说,只需要一个指令,机器人就可以把你想要的东西拿到你跟前,包括一些重物的搬运。

  机器人成本有望降至1万元以内

  这么听话的机器人,大家都想把它带回家吧。然而,成本高是当前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瓶颈。如何降低成本,实现产业化,让机器人真正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据中科大计算机学院教授陈小平介绍,“可佳”移动平台的低成本主要体现在零部件国产化、移动平台基础结构调整、移动平台软件性能扩展这三个方面。“成本变低,并不意味着性能会下降。某些方面比如负载能力跟以前相比还有所提高。”陈小平介绍说。

  目前,“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成本已经降低了75%,“以后有望继续降低75%,甚至90%。5年、3年,可能更快一些,机器人成本会降至1万元以内。”陈小平介绍说,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只需不到1万元,就可以把机器人带回家。

  性能检测将实现自动化

  既然要实现产业化,那么,服务机器人性能的检测也是面临的问题之一。现阶段要判断一个服务机器人的性能好坏,只能靠人的主观观测。“一台机器人的检验调试需好几个月。”陈小平有些无奈,“如果这样,一年也调试不了几个机器人”。这种主观观测或定性测试往往过于粗略,远远达不到服务机器人科研所需的性能检测要求,并且这种形式的检测意味着机器人不可能批量生产,也意味着机器人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针对这种问题,中科大联合美国、新加坡等国内外高校,与欧盟第7框架项目协作,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7月1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的第19届机器人世界杯及学术大会将在合肥举办。这将是对中科大研发的服务机器人检测技术和系统的一次实战演练和检验,这也是首次国际大规模服务机器人精确测试。

  陈小平告诉记者:“机器人发展经历了从1到N的量变和从0到1的质变,我们还要追求N+1,要一直追求更高的水平。”

  来源:人民网 2015年07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