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转型:少年班迈过青春期

2015-06-29 16:21:38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天雷滚滚”。6月19日,电影《少年班》全国公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大四学生廖羽晨给出了如此评价。廖羽晨只是看过电影的预告片,但他从孙红雷、周冬雨等演员阵容里,本能地觉得会很不靠谱。不过,他对此并不十分反感,反而想看看电影里的少年班到底是啥模样。

  对于今天50岁左右的人们来说,中科大少年班是一个奇迹。1985年前后,这个奇迹曾被国内众多名校效仿,但没过两年便又纷纷停办;此后多次被社会关注,却往往是一些负面的新闻。人们并不知道的是,经过37年的创新实践,中科大少年班已与外界的印象、电影里的描写大不相同。

  “早出人才”已成往事

  不许接受媒体采访,是中科大少年班与学生、家长共同定下的“铁律”。其实在中科大校园里,你很难分辨出少年班学生的身影;少年班所在的教学楼,也没有多少特别之处。倒是邻近的水上报告厅,曾出现过霍金、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众多名人身影。

  “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是建立少年班的初衷。1978年中科大少年班成立时,十年动乱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的中国急切需要大量人才。当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认为,理论物理学家大都在20岁左右出成绩,因此向中央领导建议像艺术、体育那样从小培养理论人才,终被采纳。于是,一群13岁上下的少年来到了中科大,特别是经过媒体广泛宣传,一时名动天下。

  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绩单也是优秀的。据统计,少年班至今已毕业2910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他们当中,18.5%供职于科教界,至少有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其中2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7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5人当选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72%活跃在企业界、金融界,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达到35%。“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很难找到一个单个学院有少年班这样好的人才培养成绩。”中科大少年班负责人陈旸说。

  但少年班的培养模式一直受到社会的质疑。特别是首届少年班学生,曾被媒体追捧为“第一神童”的宁铂一度生活失意、继而遁入空门之后,一些媒体开始给少年班加上“拔苗助长”的标签。

  其实,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轨迹相似,37年来少年班本身也在转型,原先“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宗旨早已模糊,甚至连少年班的学生构成也在发生改变。少年班由当年的一个班,目前已成长为一个以“少年班”命名的学院,其中也体现了培养宗旨的改变。

  目前少年班学院由三部分学生组成。其一是传统模式的少年班学生,他们是年龄16周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毕业生,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再通过集中复试、录取入学;其二是教改试点班(俗称“零零班”或“蛋蛋班”),从当年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中选拔产生;其三是创新试点班,对象是年龄17周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先进行综合面试,再参加全国高考的方式录取。通过这三种选材模式进入少年班学院的学生每年大约300人,其中少年班50人、教改试点班100人,创新试点班150人。

  记者此次在中科大采访接触到的少年班学生中,有喜欢马拉松的大男孩,有酷爱弹琴和跳舞的小女生,他们和其他大学生并无特别之处。少年班学生大二之后要进入其他学院,和非少年班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廖羽晨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和他们搞好关系,可以抄作业呀。”

  “我们并不追求培养什么神童。少年班正在探索的,是给一些早慧少年提供量身定做的培养途径。”陈旸说。

  探索荣誉教育模式

  在中科大人眼里,少年班一直是学校王冠上最亮的那颗明珠。这颗明珠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那就是美国高校的荣誉教育制度。

  据介绍,美国高校的荣誉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出现,二战后得到快速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为美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了大量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优秀拔尖人才。“中国科大少年班自1978年创办以来,也一直在借鉴美国荣誉教育经验,经过不断摸索,已经形成了以创新型学习、个性化培养为主要特征的较为成熟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陈旸说。

  有数据表明,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已接近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变的边缘。人们在得益于公民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忽视了高质量的精英教育,国家的创新发展也将失去动力。

  “因此,在大众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好精英教育,是中国高水平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陈旸说,荣誉学院就是这样一种为优秀高水平学生设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也是在大众化教育时代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

  2015年5月,首届C9高校荣誉学院峰会在杭州召开,聚焦的正是在大众化背景下做好精英教育的问题。在这次峰会上,北大元培学院、清华新雅书院、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等9所首批“985工程”大学荣誉学院负责人坐在一起,共同决定建立“中国C9高校荣誉教育联合会”,以期共同开创我国拔尖人才培养创新的新范式,提高我国精英教育的水平。

  中科大少年班经过37年的创新实践,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中国大学目前普遍采取的“宽口径、厚基础”“大一不分专业,大二自由选择”“自由选课”等培养方式,最初都是从这里起步试行的。甚至朱清时校长最初在南方科技大学的教育实验,也能看到中科大少年班的影子。

  具体到课程教学上,少年班会有什么不同吗?已是全国教学名师的向守平教授,1978年考入中科大研究生后留校,长期担任大一基础物理教学任务。向守平告诉记者,少年班的学生都很聪明,不能普通物理不好教了,就把理论物理塞进来;力学课上,不能中学做1000道题,大学就做5000道题,一味增加难度。“少年班学院是培养精英人才的殿堂,课堂上当然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要帮助他们仔细梳理科学体系的源和流。一定要知道科学的源头在哪里,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在源头上。”向守平说。

  向守平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纠正学生上大学前的“不好的影响”,尽管少年班学院的学生有不少并没有经过高三一年的应试“折磨”。向守平觉得中学奥数也不可取,认为那是在培养精巧的工匠、解题的高手。在向守平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在逻辑体系上有缺陷,缺少类似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路,而这正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所最需要的。

  今年少年班学院毕业生共252名,目前继续深造比例达到80%,其中109人被录取为国外研究生,占43.6%。陈旸说:“在多年精英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有能力进一步完善少年班学院的荣誉教育,着力培养未来10至20年社会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我国拔尖科技人才的培养再立新功。”

  自由、自主和自信

  “一般说来,荣誉教育意味着大学需要为满足最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提供更为优越的教育资源。”陈旸说,首先是选材,要将与同辈相比能力更为卓越、志向更为高远的荣誉学生选拔出来;其次是为这些荣誉学生提供自由发展、自主学习的空间,帮助他们在高起点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建立更大的学术自信。

  记者在中科大采访时,正赶上该校一年一度的选平台、转专业。记者了解到,少年班学院学生入学后不分学院和专业,先进行一年的基础通识教育,打下宽厚扎实的数理基础;第二年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学科平台,进入各学院学习;第三年在学院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平时除基础课集中授课外,其他课程全校范围内选修,毕业时授予数学、物理、生物等不同专业学位。

  “为了吸引少年班学院的优秀学生,各学院使出浑身解数,院长、院士、大牌教授争先恐后来为少年班学院学生做专业介绍,可谓是一次‘校内招生大战’。”少年班学院总支书记尹民教授说。

  “我们不对学生设定统一的知识结构和学业课程要求,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陈旸特别指出,少年班学院的学生,毕业时100个人应有100份不同的成绩单。

  少年班学院的学生家长有个自己的QQ群,每年选平台、转专业时都有很多讨论,对孩子的选择干预很大。“每年开学生家长会,我都会要求家长们不要干涉学生的自主选择,不要将功利的意愿和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要学会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旁观者。”陈旸说,学校的责任在于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和宽广的选择空间,帮助学生学会理性自主地做出选择。

  “许多人问我,做科研那么辛苦,你为什么会感到有意思?我说关键是个人的兴趣。”1996级少年班毕业生、现任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的熊宇杰介绍说,当初父母希望他学计算机专业,将来好找工作,但大二选学科平台时经过慎重思考,他还是遵从了内心的渴望,选择了化学,后来又选择了纳米材料作为专业方向。

  少年班学院重视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和“自主的选择”,同时也是借此实现学生“自信的重建”。向守平告诉记者:“在媒体的吹捧下,宁铂后来是不敢出门、不敢考研,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有“特殊”但无“特权”

  荣誉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精英教育模式,这意味着要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为少数高素质人才提供更为优越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比如最优秀的教师、最先进的教材、最自由的专业选择、最好的实验室条件、最贴心的学业指导、最优越的生活交流环境、最丰富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等等。

  "这是拔尖人才培养所必需的‘特殊待遇’,但‘特殊’不是‘特权’。”陈旸表示,“学生进校第一天,我就会告诉他们,不要以为你享受比别人多的教学资源是理所当然的,而应该将其视为一种责任。要明白少年班学院不是培养精致利己主义的地方,最优秀的学生接受最优秀的教育,意味着未来你应该有更大的责任与担当。”

  在少年班学院,优秀毕业班学生志愿担任低年级班级助理班主任的工作已经开展了5年。班主任助理的任务是帮助辅导低年级学弟学妹的学习。“完全自愿,没有一分钱报酬,”陈旸介绍说,一开始参与的学生并不多,还常有中途打退堂鼓的,现在每年的助理班主任已经有60多人,占毕业生总数1/5。

  “目的是培养少年班学院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义务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境界上的提升。因为是朋辈教育,感染力更强,效果很好。”陈旸说,“当然,也有助理班主任跟我抱怨他们的学弟学妹,说‘小孩子们就是不听话’。”

  即将毕业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统计学博士学位的2011级少年班学院学生朱力奥和记者讲述了他参加在安徽北方某中学开展“三下乡”服务时的经历。“令我感到震惊的不是当地条件的艰苦,而是不少同学因为没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而自暴自弃,缺乏积极向上的斗志。”最终,朱力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几名成绩落后学生重新坚定了信念、树立了信心,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一个人改变世界是从改变身边的人开始的。虽然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不能不去了解社会,更不能去做一个冷漠的人。”

  采访中,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少年班学院的学生虽然年龄偏小,但却是各种校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学校现有的70多个社团中有十多个社团负责人是少年班学院的学生,他们在全校合唱、辩论、足球、篮球、围棋等众多文体赛事中屡次夺冠,成为校园舞台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即将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深造的2011级少年班谢豪同学曾跑过扬州、上海等四个马拉松。“因为尚未成人,不能参加全程马拉松,所以这四次都只能参加半程。”谢豪害羞地说。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主题党团日、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企对接等活动,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责任与担当的意识。”少年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兰荣说。(■本报记者 储召生 通讯员 蒋家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