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杨元庆吴征杨澜一场特殊的“聚青春”

2015-05-13 16:26:15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中新网合肥5月6日电 (刘爱华 吴兰)“青春不老,梦想不散”!五四青年节的当天,中国科大“复兴论坛”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大咖青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淡马锡高级董事总经理、中国业务负责人吴亦兵,阳光七星娱乐媒体集团创始人、联合董事长兼CEO吴征,金沙江创投创始人丁健等数十位企业家,以及著名媒体人杨澜、许戈辉聚首中国科大,和青年学生畅谈青春,支招如何创新创业。

  谈青春: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

  几乎所有青年学子在大学阶段都会遭遇这样“成长的烦恼”:为了什么而学习?最需要学的是什么?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不同怎么办?

  吴亦兵是中国科大85级校友,在科大读书时,他最爱往实验室跑,“我那时候爱干闲事儿,事实证明,恰恰是那个时期让我学到了真正的思维方式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杨元庆用一句话来回答,“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1988年,中国科大在读研究生杨元庆正在中科院计算所做毕业论文,恰逢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司(联想集团前身)第一次对外招聘,杨元庆顺利应聘。谁知一直想做工程师的杨元庆,从技术销售到部门主管,再一步步成长为联想集团CEO、董事长。“这跟我当初在大学时的人生设计完全不一样,我最初只是想做个工程师”。

  事实证明,所读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不“对口”,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电讯盈科中国区总裁程十庆本科学的是历史,研究生阶段研读的是法律,与目前所从事的“电讯领域”看似毫无关系,程十庆却感触颇深,“多读闲书,多接触文学艺术和音乐绘画,会让人变得丰富,还会对科学研究有不同的启发,阅读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谈创业:投资就是投人

  在现实的创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个看似矛盾的困境:创业者找不到融资渠道,投资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

  创业资金从哪儿来?投资公司看中的是怎样的创业人才和团队?

  “一定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并且找到项目的市场定位”。水木投资创始人、董事长方方坦言,对于投资者来说,创业者的学历并非必要条件,未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会是需求的重点。

  创业者最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二要有执着的勇气,三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四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吴亦兵一语中的,“投资就是投人”。

  最近,丁健有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很火,在那组名为“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组图里,有一张丁健大三时在自己创办的咖啡厅里的照片。1985年,丁健20岁,他和同学在北京大学校内开设了第一家高校咖啡厅。“严格意义上说那不完全叫创业,我实际上是在勤工俭学,想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也给我们自己提供一个平台”。第一次“创业”,丁健就融资了一万元,“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万元无疑是一笔巨款”,当时的丁健并不知道创业的种子已经在心里发芽。

  对于创业者来说,现在是个黄金时代,资本环境更优、技术门槛更低。而面对优越的投资环境,丁健却建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创业可以成为一个选项,可以时刻为创业做好准备,在学校一定要打好扎实的功底。作科学家也不妨碍创业,做好每一件小事,特别是在学习期间,在知识折旧率太高的当下,拥有学习的能力最重要。”

  谈梦想:心和梦想一起走

  人不是因为青春才有梦想,是因为有梦想才青春。

  中泽嘉盟董事长吴鹰讲了一个故事,“最近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上市了,两个创始人,一个65岁、一个75岁,目前这个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100亿,我只是他们的小股东,创业什么时候都不晚。”

  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吴鹰说,跟着自己的心走。

  杨澜教给大家一个找到自身定位的科学方法:画三个圆圈,第一个圆圈是爱做的事情,第二个圆圈是能做的事情,第三个圆圈是有市场需求的事情,这三个圆圈的交集点就是最适合的方向。

  心有多远,梦想就有多远。

  1993年,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宏开始在美国创业,1999年,他创立的GRIC冲向了纳斯达克,成了美国第一个将企业带上市的中国留学生,市值一个月就突破10亿美元。2003年,48岁的陈宏又回国创办汉能投资集团。“创业不分早晚,要守住初心”,陈宏说。

  “今天,当‘中国制造’开始向着更高附加值和更高话语权的‘中国智造’迈进的时候”,杨元庆说,“我们不仅需要梦想,还需要脚踏实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