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013-08-22 09:16:19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提起安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天下的黄山,所以用黄山松精神来比喻科大精神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黄山松精神”和科大的历史息息相关。由于政治的原因,科大刚刚建立没多久就被迫背井离乡,离开了最初的建校地点——北京。1970年,科大从北京一路南下,最后还是安徽省接受了这个中国科学院的落难公子。从此科大成为这个地处偏僻小城的一所名校。
  最近,朱清时校长用《犹太法典》上的话来激励我们科大学生:一个要取得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以下素质:能够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仁”);要有勇气去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事(“勇”);要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件事(“智”)。科大人和犹太人非常相似,犹太人的建国历史血泪斑斑,科大的建校历史同样如此。和一些老科大人谈到科大,他们有时会声泪俱下,可想象当时的科大受到了多少的磨难和挫折。每听到《出埃及记》,就感受到一种苍凉、坚毅和不屈的音乐元素,那分明是野地的狂风、沉重的脚步和战鼓的雷鸣。科大人身上缺少那种清灵飘逸的气质,因为科大的历史太沉重,选择了科大,也就选择了悲剧性英雄的角色。在经历了几千年来独裁者的追杀屠戮之后,犹太人家破人亡,但这个民族仍然顽强地活下来了,现在的犹太人通过自己的金钱和权力操控了世界上最大的强权——美国。科大的发展也同样富有戏剧性。科大这个“弃儿”搬到合肥的时候,所有仪器在运输途中损坏得所剩无几,许多人也不愿到合肥来。但是科大的第一代精英,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科大的第二次创业,那时候国家最需要的是国防科技,当时科大出来的毕业生有很多人走向了边陲小城,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国家的国防事业。
  1978年,科大创造性地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少年班”;80年代,中国科大和清华、北大、复旦一起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四大高校,在中美交流的CUSPEA计划当中笑傲江湖;90年代,新一代科大人走出了90年代初的低谷,进入一个群星璀璨的时期。科大早期的毕业生如舒其望、文小刚、张亚勤、杨元庆等,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明星;而科大当前的学生如段路明、刘庆锋等,则成为新一代科大人的代表。“科大走向衰落”的评语在科大搬迁到合肥之初就早已存在,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大并没有走向衰落,而是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科大在苏州、上海两地分别设立研究生院就是一个证明。科大人习惯使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回答别人的质疑。
  科大精神,是早已溶入科大人血脉当中的气质,也是科大生生不息的源泉。科大人一向能够团结、奋斗,在逆境中求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科大的未来同样靠一代代科大人脚踏实地地干出来。前进的道路有风有雨,但那代代相传的科大精神,必将如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前方的道路。(作者为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0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