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大“孺子牛”雕塑

2014-12-02 10:16:08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孺子牛”雕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文化象征物之一。1983年春天,恢复高考后的中国科大第一届毕业生即将告别母校,他们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首届少年班毕业生。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让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有了一个共同的心愿:集体捐款为母校赠送一座雕塑。这个倡议立刻得到所有学生的赞同。

  随后,学生会的同学找到雕塑家程连仲先生,共同确定了“牛”的题材,据说原因之一就是1978级科大学子属牛的人很多。其实,当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深入人心,大家很自然地想到科技推动世界进步这一主题。而于当年9月最终落成的“孺子牛” 雕塑,在宽厚的基座上,两头初生牛犊肩峰突出、低首蹬足、相向奋蹄,用犄角、阔背奋力推动地球,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这一主题。

  据说,这座雕像原定名“扭转乾坤”,后来有人觉得名字取得过于张扬,和科大勤勉踏实内敛不争的风格不太符合,于是改作默默耕耘的“孺子牛”。但名字改了,雕塑里透出的那股精气神却没变。她因而成为20世纪80年代科大人的精神图腾———科大人将骨子里的追求卓越、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通过一个昂扬的雕塑进行了一次含蓄的抒发。

  “孺子牛” 雕塑给了无数科大人鼓舞和启迪。有人描述道:“看着这孺子牛,你仿佛感到它周身有奔涌的热血,感到它喘息喷吐的热气,听到它短促而振聋发聩的咆哮。昏庸的,在这里头脑清醒;软弱的,在这里挺直腰杆;忘本的,在这里记起过去。做孺子牛,吃进草,挤出奶,负重远行;做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蒋家平/文图)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