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在即 攻关试验已完成

2014-11-27 16:50:00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2016年,天空中将会多出一颗耀眼的星,而它就是即将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前面的攻关试验都已经做完了。”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彭承志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如期发射。

  这意味着,量子通信将具备覆盖全球范围的能力。“不过,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一颗低轨卫星,只能在晚上进行量子通信,空间覆盖能力和应用都还比较有限。”彭承志说,为了提高量子通信的范围和应用能力,他们可能还会考虑量子星座的研制。

  迈出量子通信第一步

  随着网络通信的飞速发展,账号保护、传送安全等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作为以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全新通信技术,量子通信被视为可以解决人们的担忧、无条件保障通信安全的最有效方式。

  而如何让这一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带领团队,用辛苦和努力浇灌了一朵量子之花。

  2012年2月17日,是让团队成员、中科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勇铭记在心的日子。当天,历时18个月建设的“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终于完成了。

  这是全球首个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有了这一安全保障,示范网用户传递的信息内容就会变得不可窃听、复制或破译。

  研制量子通信网络终端设备,研制量子通信微光探测核心器件,研制量子通信网控设备等产品……前期的工作做足后,拥有一个产品和技术的试验床,就显得有点迫切。

  “我们需要一个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更大的平台来检测通信,同时积累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维经验。”赵勇说。

  合肥示范网应运而生,建成的示范网有46个节点,网络覆盖合肥市主城区,用户涵盖省市政府机关单位、金融机构、研究院所等。而直到现在,这些单位都是这一平台上的创新参与者。

  将通信安全距离扩展至更远

  如果说合肥示范网的建立是要建设一个技术试验床,那么,今年3月份投入使用的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则是面向用户日常应用的,希望更加贴合不同使用单位的要求。

  目前,济南量子网络有90多家用户单位,可以通过网络内量子通信集控站和终端,实现安全的语音和视频通信、安全的文件传真以及安全的数据传输。

  “我们的平台可以承载上千用户。”赵勇说,“网络目前是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试验网的目的是通过用户的使用来进行相关行业应用模式的探索。”

  济南网的顺利运行,标志着量子通信城域网技术已经发展成熟。

  “量子通信网络需要在更大范围里,通过更多的用户体验进一步验证其稳定性,提高其可用性。”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陈宇翱表示,只有具备了稳定性,才会拥有更多的用户。

  记者了解到,建设中的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全长2025公里,提供4城市间网状8Gbps加密应用数据传输业务。

  “目前主要的使用对象还是银行、证券公司等一些金融机构。”陈宇翱说,北京、上海城域量子通信网将分别于今年年底和明年夏天建成。

  陈宇翱告诉记者,2025~2030年,覆盖全国的量子通信网络也有望建成,“我们希望能将安全距离扩展得更远,并且通过京沪干线来探索一定的商业盈利模式,将量子通信产业化”。

  拓展量子应用领域

  在潘建伟等人看来,成功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发亦是如此。研制一颗卫星,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包括如何提高精度,将量子信号从天上传下来以及卫星发射以后的空间适应性问题。

  尽管过程满是艰难,所幸的是,这些问题都已得到很好的验证。现在,团队成员们在期待卫星发射的那一刻。

  不过,对于团队的研究人员来说,努力并没有到此为止。目前量子通信完成的还是最简单的点对点的信息传递,真正要组网的话,还需要一段时间。

  彭承志还表示,日后建成的量子通信网络,要致力于与既有经典网络的融合,“比如说加密这一块,我们要提高网络的实用性,让更多的外围企业参与进来”。

  此外,通过量子通信的发展来带动量子测量和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也是这个团队的期望,在他们看来,未来,“量子技术大有可为”。(王珊)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11/2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