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相承 薪火相传——记全国第二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程福臻

2013-08-19 10:36:44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99日,作为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科技大学程福臻教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

  程福臻所教授的学科是《电磁学》,而这门课一直是中国科大的传统基础课,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曾多年主讲这个课程。《电磁学》还是中国科大最早建成的物理类的一类课程,全校目前每年约有18个班、1800多名本科生在上这门课。

  严先生潜心教学,严谨治学的作风在程福臻身上得到了体现。“他能潜移默化地将人引入科学的殿堂,真正调动起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聆听过中国科大理学院程福臻教授课程的学生,都对他赞不绝口。同事们都觉得,程教授能赢得名师称号,不单单是因其精湛的授课艺术,更是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学术和人格魅力。

“新内容、新设计、新想法”,激发学生求知激情

  “名师应该给本科生上基础课,向学生传授好的治学方法和为人原则,否则就谈不上是名师。”程福臻老师1965年从中国科大物理学系毕业留校工作以来,一直“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主讲过《力学》、《光学》、《近代物理引论》、《电磁学》、《电动力学》等10多门课程。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曾担任学校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等职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三肩挑”,但他始终把课堂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舞台。

  《电磁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门十分枯燥的课程,但他的课却让学生津津乐道。因为教学中,程福臻教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经常以生动有趣的中外科学家典故引导学生,使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科学精神。

  在讲授放电现象时,程福臻教授穿插介绍富兰克林为考察电力的威力,把好多个莱顿瓶联接起来贮存电荷,并捉了一只火鸡来做实验的故事:实验还未开始,富兰克林就碰到了莱顿瓶,产生了极强的电击,当场把富兰克林击晕了。当他苏醒过来时,诙谐地说:“好家伙,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却差一点电死一个傻瓜。”

  “每一次备课都是一次创新设计,必须把生动的科学发现的经过、故事以及科学家的精神渗透到课堂和专业教育中;考虑在哪些环节安排提问和讨论;如何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手段。”他每次上课前总是闭门谢客,“躲”在家或者实验室,集中精力备课。尽管《电磁学》讲了20多年,他讲课、备课的时间比例仍在14以上。他每次都补充新内容。“只有新内容、新设计、新想法,才能讲出激情,才富有感染力,学生才感兴趣。”

  为了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程福臻教授在备课时,总是千方百计埋设许多“接口”,一旦需要就自然而然地切到所需的主题中。同时,他还事先设计出课堂中与学生互动的问题,在课堂上鼓励同学大胆提问,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不能满堂灌,必须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程福臻教授声音宏亮、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精湛娴熟的讲课风格,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学生们留言道:“程老师讲课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想,实乃大家之风范。”近几年来,程福臻先后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安徽省教学名师奖。

“一对一,传帮带”,让每一个课堂都“靓”起来

  “一个课堂讲得好还不够,必须让全校18个课堂都‘靓’起来。”程福臻教授认为,电磁学课是一个整体,不能只有几个老师讲得好,只有让所有的老师都讲得好才能共同营造教学氛围,才能取得大面积丰收。中国科技大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建立跨系的电磁学教学组,教学组每学期都要召开34次教学研讨会,期初有安排,期中有交流,期末有总结。

  “做一个好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教好课,还需后继有人。培养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梯队才能让课程长‘盛’常‘精’。”年过六旬的程福臻教授说,老教师应该为年轻人铺路架桥,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尽快成长。他自己便是培养这支梯队的“好老师”。

  现任副教授的林宣滨博士毕业留校工作不久,程福臻就让他担任自己《电磁学》的助教,让他一边听自己的课,跟着学习讲课方法,一边让他讲习题课和答疑,批改作业,参加出试题,改考卷,分析考试情况,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了解学生需要,掌握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第二学期,程福臻老师让林宣滨随其主辅导并主讲两个章节,自己随堂旁听并具体指导他讲课方法、技巧。课下两人还经常就如何备课、讲课的重点、课堂气氛的调节等进行交流,共同切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经过几年实践和摸索,林宣滨已经成为《电磁学》课程的骨干教师。程福臻教授采用以“一对一”的“传、帮、带”形式,先后培养5名青年教师走上主讲基础课课堂。

  在程福臻等一批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下,中国科大电磁学教学形成了一支包括主讲教师26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群体。1999年《电磁学》被安徽省教委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同年被国家教育部审定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2000年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创建优秀项目”。在每年的教学检查中,学生对《电磁学》课程的评价非常满意。

“只要有新想法就大力支持”,在“实验室沙龙”里培育创新精神

  程福臻教授不仅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还长期从事天体物理中活动星系核物理、星系的化学与动力学演化等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逾百篇,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1次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培养博士和硕士近20名。

  “当导师,既不能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也不能越俎代庖,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科研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程福臻教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资料、做观测、写论文,有问题可以和导师讨论。在他的实验室里,气氛最热烈的就是每两周举办一次的学术沙龙,常年不断。不管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多忙,只要程福臻老师在校,他必定参与学生的讨论,一讨论就是两至三个小时。

  “只要学生有新思想,他都大力支持,并尽力为你创造条件和机会。”去年6月从国外引进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孔旭教授,谈起自己的导师程福臻老师满怀感激。他告诉记者,由于受实验室学术讨论会的启发,他发现正常星系的研究大有可为。程教授得知他的想法后觉得很有新意,就鼓励他着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毕业后,孔旭先后去德国和日本对正常星系进行了4年的合作研究。今年8月底,他与他的欧洲、日本和美国合作者,发现宇宙早期就存在大质量星系,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报》和英国《自然》上。

  “我是一个大学老师,讲台就是我的人生舞台,培养年轻人就是我最大的人生使命,没什么比这些更重要了。”面对鲜花与掌声,程福臻老师一如往昔地平静。他说,做一个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是我一生的追求与期望。(胡胜友)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