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军训闭幕式上,在4名身着汉服的学生党员和80名身着白色T恤的青年学生领诵下, 6000名大一新生齐声诵读《弟子规》;暑假里,全校学生在家阅读《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撰写“读书心得”4000多篇,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100篇,即将汇编出版。
今年以来,对安庆师范学院的学生来说,这种集体学习传统典籍的场景,他们已经历多次。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学习传统文化,开展与内心的对话,已成为很多同学“修身养性”的日常功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当代大学而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修身”做起。为此,安庆师范学院全校上下推进实施“三修”教育工程(修德、修智、修行),立足传统文化,依托课堂教学、“青马工程”、校园文化建设等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具体内容,并取得积极成效。
“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共青团工作和建设全过程。”据了解,近来,安徽各级团组织实施文化育人,坚持榜样引领,为广大青少年“定制”文化产品,鼓励他们分享中国梦,传播青春正能量,同时突出实践引领,实践育人。
10月15日下午,有着百年历史的徽州师范学校迎来了团安徽省委组织的第四批“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此行,该分享团的足迹已经覆盖了安徽的16个地市。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展分享活动1463场,吸引23.78万名青年现场参与,并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间接覆盖青年156.81万人次。
在本次分享会上,安徽省石台县丁香镇梓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查晓升、徽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姚炜耀、黄山市少先队总辅导员王峰等5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分享团成员,结合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感悟,向现场500余名学生和基层青年代表,讲述了自己的追梦历程,分享了成长的体会。
正是这些身边的真实故事,让徽州师范学校2013级文科2班学生程汪阳坚定了从事师范教育的信念。“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有过迷茫,想过放弃,5位分享团成员的故事给自己启发很大。今后一定要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程汪阳说。
2013级学前教育1班的章子璇同学也感触颇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个规划,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还应在职业技能方面加强培养和塑造。”
和徽州师范学校的同学一样,安庆师范学院的学生也切身感受到,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着手。
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校团委组织开展了“禁止早餐进教室活动”、“课堂向手机说不计划”、“大学生文明就餐活动”等系列主题团日活动。这些活动的创意均来自基层团组织,旨在引导学生从小事着手、从细节着手、从日常行为着手,以“三修”为路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
为构建长效机制,学校还拨出专项经费,通过项目化运营方式,由校团委牵头,面向学院团总支在内的基层团组织征集项目,评审之后给予扶持,从而推进此项工作重心下移,实现校院联动。目前,各学院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100余项,各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600余次,活动覆盖每个团支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则自排自演了大型原创音乐剧《爱在天际》。该剧演绎的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的科学人生与爱国情怀,演出时长两小时,看完后,现场学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该剧当初在合肥上演时,两天时间,连演3场,分别面向中科大新生、合肥地区的16所高校师生,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剧本创作历时5年,经过12次重大修改。校团委面向全校师生公开招募演员。尽管音乐剧的专业性要求高,仍吸引了500余名师生前来报名,最终选出了近百名师生参与演出。多个学生社团、近200名师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全程参加演出筹备和排演工作。
作为演员,中国科大物理系学生伍佳星表示,全剧没有一句说教的话,没有一丝歌功颂德的色彩,却神奇地让每一个观众为郭老流下了眼泪,“这种方式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灵”。
“从‘内容供应’向‘产品供应’转变,把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髓转化为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团安徽省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各级团组织只有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授课式的传播方式,运用动漫、影视等手段,找到与青年的学习、生活、工作相适应的结合点,才能加强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团安徽省委与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合作,在全团率先策划出版《我们的价值观》漫画读本。漫画读本分为3大部分,12个小部分,有200余幅图,辅以文字,生动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为了“定制”文化产品,团安徽省委还联合安徽出版集团编辑出版《我的中国梦——心语集》、《我的中国梦——青春故事汇》、《我的中国梦——微电影》光盘,印制2000套免费发放给基层;开展全省“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少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格言、歌曲、漫画和视频等作品500余件,让青少年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感受正能量、传播正能量。(本报记者 王磊)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