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用SCI论文考核高校:“巨型”失去优势

2014-10-09 10:07:39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日前,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称中信所)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显示,我国的SCI论文数量已达23.14万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显示论文影响力的指标——被引用次数上,我国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经济学的名词来说,我国科技论文的“性价比”还不够高。

  统计还显示,世界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是11.05次,而我国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的平均被引用率为7.57次,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我国科技论文发表后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的论文所占比例甚高。

  为引导科研人员重视论文的质量与影响,中信所于2009年开始推出新的统计指标——“表现不俗”论文:就是在各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划一条线,高于均线的论文为表现不俗的论文,即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2013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中,表现不俗论文的比例为33.8%,只有1/3的论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如何提高我国科技论文的影响力?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2008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实现铁基超导。其中,中国科技大学的陈仙辉研究组突破了传统超导的麦克米兰极限,证明铁基超导体是除铜氧化物之外的又一类非常规高温超导体。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总被引次数已超过900次。

  除了创新之外,每年中信所公布的论文统计也具有导向意义。当我国SCI论文还不多的时候,每年公布各个研究机构的SCI论文数量,客观上刺激了各个机构的论文“生产”。当我国SCI论文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后,每年统计并公布“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也是一种导向。

  据悉,中信所正在研究其他方案,以加强科技论文统计对提高论文质量的导向作用。

  高等院校是我国科技论文的生产大户。2013年度,我国SCI论文中有82.77%产自高等院校。如何提高高等院校科技论文的质量是专家们考虑的重点。中信所副所长武夷山指出,中国的某些高校规模很大,产生的SCI论文很多,其中“表现不俗”的论文也很多,这两个数据我们都公布。只要上级单位考核“表现不俗SCI论文占SCI论文总量的比例”,各高校就不好片面追求SCI论文数量了,“因为你的SCI论文越多,分母就越大,这个比例反而可能下降。”武夷山说,如果用这个指标来考核的话,中国科技大学的表现很突出,而那些“巨型”学校就占不了便宜了。

  据记者了解,武夷山个人与其合作伙伴正在对我国各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做统计。初步结果表明,国内一些著名高校每年有很多博士毕业,博士论文产量很高,但其高被引博士论文占博士论文总量的比例低得可怜,甚至比国内不那么著名的大学都低很多。同时,他们的零被引博士论文所占比例也相当高。武夷山说,如果上级单位以“高被引博士论文占博士论文总量的比例”为指标对高校进行考核,各大学拼命争取扩大本校博士生名额的冲动也许就能得到抑制,因为,“高校招的博士生越多,恐怕考核下来他们就越丢人。”(李大庆)

来源:科技日报  2014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