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英才班学生实行“两段式”培养,第一阶段基础教育在校内进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第二阶段专业教育由中国科大和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联合完成。学校大力拓展与海外大学的交流渠道,培养英才班学生的国际视野。
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先进材料》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戚骥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这项研究在石墨烯的光电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戚骥,是中国科大2009级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的学生。像他这样发表有影响的国际论文的,在该校科技英才班还有不少。
2008年,中国科大向中国科学院提出,发挥“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优势,创办科技英才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2009年3月以来,中国科大与中科院有关研究院所联合创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对优秀本科生进行重点培养,造就我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95%毕业生赴一流名校或研究机构深造
据中国科大副校长陈初升介绍,该校科技英才班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等7个基础科学类英才班,和计算机与信息、材料等4个高技术英才班,分别以曾在中国科大任教的华罗庚、严济慈、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命名。截至目前,英才班共招收1556人,已毕业485人,其中459人毕业当年继续深造,包括196人到麻省理工、耶鲁大学等国际一流名校,263人保送到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读研率94.6%。
一批英才班学生已崭露头角。卢嘉锡英才班2010级学生近一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篇。安琳娜是卢嘉锡英才班2010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已经发表4篇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1篇;5所美国名校向她伸出橄榄枝,提供全额奖学金助她攻读博士学位。
安琳娜的优异表现,是该校科技英才班培养模式的结晶。这种培养模式概括为:三结合、两段式、长周期、国际化、个性化。
在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看来,英才班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三结合”:“科教结合”,给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前沿的机会;“理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所系结合”(院系与研究所结合),优化学生全过程的成长条件。
英才班学生实行“两段式”培养,第一阶段基础教育在校内进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第二阶段专业教育由中国科大和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联合完成。第四学年,学生到研究院学习,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学生除了选修专为华罗庚英才班开设的课程外,主要是在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参加研讨班,接受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论文。
“英才班毕业生读研率远高于全校平均值,显示出投身科研的志向,培养质量也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初步达到了创办科技英才班的目的。”陈初升说。
量身打造适合拔尖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理念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依托。中国科大各英才班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调研借鉴欧美一流名校的经验,结合本校“注重基础、强化交叉、突出前沿”的培养特色,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新的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例如,贝时璋英才班对生物学类核心课程进行梯度化设计,特别注重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贯通,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生命学院将课程分为学科基础与技能、拓展与提升、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三级。与此相对应,相关实验课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高级实验。
“后两级的课程实际上是研究生课程。对于普通班学生,只要求完成一级课程,而贝时璋班学生必须完成二级课程。”生命学院副院长周丛照说,这种分层设计,使学生既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和专业研究技能,又了解到最前沿的研究动态,激发其科研兴趣,本科与研究生阶段课程内容也不会重复。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冠中介绍说,与普通班相比,严济慈英才班的课程在强调基础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学院为严济慈英才班配备专门教师,负责课程专题讨论和研究性学习,并为他们进行小班讲授、重点辅导。
“除课程外,英才班授课老师也是最好的,有的是从国外请来的名家,这为我到法国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目前在巴黎高师深造的华罗庚班2010级学生钱子诚说。巴黎高师数学系去年在全球只招10名国际学生,钱子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
前不久,严济慈英才班2010级学生杨镇斌与密歇根大学的两位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高能物理杂志》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下学期将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他,目前正在与这两位教授合作另一篇论文。杨镇斌表示,他科研上的收获,得益于去年暑期到密歇根大学两个月的交流。
近年来,中国科大大力拓展与海外大学的交流渠道,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研究计划等方式,派遣英才班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培养其国际视野。
对此,严济慈英才班项目助理曾长凎教授很自豪。“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一段时间,费用主要由学校承担。”他说,去年严济慈英才班34名学生暑期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研修,让他们进入相关研究小组,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能提高其外语交流能力,为今后的深造打下基础。“从去年第一届严济慈英才班毕业生去向来看,达到了进入国际最优秀的研究组深造的阶段性目标。”
各英才班还利用夏季小学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开设前沿课程;英才班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使用原版教材,推进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
“把好苗子送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地方去学习,这好比‘借鸡生蛋’。”学校党委副书记蒋一表示,中国科大英才班超过40%的毕业生出国深造,不要担心他们今后不回来,近几年许多高端人才纷纷回国并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是证明。(杨保国 本报记者 俞路石)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9日第2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