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毅,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新晋中科院院士,首位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的华人科学家,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日前,中科院公布2013年新增选院士名单,年仅45岁的中科大安徽籍教授谢毅,成为新晋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从教育部化学领域首位女性长江特聘教授,到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唯一女性创新群体带头人,再到首位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的华人科学家……一路走来,谢毅获得的荣誉无数,然而她非常低调。 “荣誉只是科研的‘副产品’,既然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 ”谢毅表示。
心态上顺其自然、淡定平和,科研上有兴趣、有想法、有目标,思想上充满责任感——这正是谢毅做科研最基本的态度。
“其实,高中最喜欢物理,后来一不小心学了化学。 ”1984年,谢毅因为高考化学成绩出色,被录取到厦门大学化学系。 “大学前三年,我并不确定是否喜欢化学,直到大四接触各样美丽的固体结构,才发现化学这么有意思。 ”谢毅笑言,以顺其自然的淡定心态,认真积极地面对生活赐予你的每一段际遇,可能会收获更多。
在中科大钱逸泰院士门下读博士,正式开启了她的学术之路。 “做科研最大的乐趣,就是能不断接触新东西,探索未知世界。 ”心态淡定、不背包袱的谢毅,从此一头扎进实验室,在固体化学领域策马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博士论文中关于溶剂热制备非氧化物材料的成果,不仅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刊发,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利用无机固体中丰富的相变行为及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实现电、声输运的同步调制,获得高效热电材料;发展无机类石墨烯化学,解决超薄结构无法给出精确原子位置的难题……随后,她在无机化学领域取得的一项又一项成果,先后在被誉为“化学化工领域风向标”的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等诸多著名期刊上发表,逐步奠定了她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在科研的路上,虽然斩获颇丰,却并非一帆风顺。 “100次尝试中,很可能99次是失败的,但积极的心态,会帮你捕获那一次的成功。 ”谢毅也有苦闷的时候,她曾连续两年没出像样的成果。但她认为,在科研的道路上,一定要有韧劲,有坚强的毅力和开阔的胸怀。开阔的胸怀,不仅仅是对待挫折的态度,更是一种开放合作的姿态。
“当今时代,仅靠单打独斗很难取得大的成果。”近年来,她率领的团队与同步辐射、理论化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做出很多出色的工作,曾连续入选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成果。 “学科交叉是科大的一个显著优势,善于以开放的胸怀与他人沟通,无障碍地探讨科学问题、开展科研合作,才能给未来的研究注入新的能量。”谢毅坦言。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谢毅留校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作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更新许多知识,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得更加清晰,在给学生的解惑过程中常常会获得新的灵感。 ”她认为,纯教学和纯科研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不是好事,把二者结合起来,对双方都有好处。目前,谢毅已培养了30名博士。
将生活简化,是谢毅的人生信条。 “我喜欢‘极简’的生活,没有应酬与喧嚣。 ”谢毅说,“简单而规律的生活,使我安静地沉下心来,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更想做的事情上去。 ”(桂运安)
来源:安徽日报 2014年0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