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中扎下事业根——中国科技大学扶持归国学者纪事

2013-08-06 08:42:06来源:科大-历史文化网

梁宏飞    牟玲   蒋家平

       近几年,每年都有30名左右学成回国的“洋博士”到中国科技大学工作。目前学校公派的访问学者归国率达80%以上,近百名海外学者被聘为科大的兼职教授或兼职高级学者。在争取国家级、院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中,留学回国人员有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人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获国家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另有多人获得“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中科院优秀青年”、“江淮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在科大1995年首批遴选的43名“跨世纪优秀年轻人才”中,留学回国人员就占了31名。
       中国科大何以有如此魅力吸引众多人才?人事处长范成高说得率直:吸引人才,要有谈恋爱的劲头。
       1993年初的一天,留日博士蒋培云回科大探望亲友,顺便到人事处和范成高处长叙旧。当时他已打算回国工作,但尚未确定具体单位。谈话仅仅十分钟,他便下了决心,将科大作为他唯一的选择。蒋博士回忆说:“这十分钟,范处长询问了我的科研进展情况,当即承诺根据我的学术水平到科大后可享受博士后待遇,并亲手将一套二室一厅、配有家具、煤气、电话的住房钥匙交给了我。是科大领导的认真、热情和高效打动了我。”
       熟悉范成高处长的人也熟悉了他常说的一句话:“做吸引、招聘留学人员工作,要有谈恋爱那样的劲头。”刚刚来科大的周专博士就是经过长达6年的“恋爱”才定下“终身”的。
范处长说,科大的跨世纪人才战略,目标之一是造就200名教授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如今,全校上下都形成共识:吸引、招聘留学人员是学校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校领导只要有出国访问的机会,都不失时机地物色人才。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授们一直与留学人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利用信件、出访、合作等机会沟通信息,从中也加深了感情。如1993年回国的叶向东博士(已破格晋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是数学系冯玉瑜教授相中的“千里马”;1995年学成回到科大的侯建国博士(现任科大中科院结构分析研究开放实验室主任)是钱临照院士、吴自勤教授慧眼识中的英才。这类例子还很多。
       学成回国的“洋博士”落户科大是回家的一个温馨的开始,以后呢?校长汤洪高有话:要全方位地磨练他们。
       在国内,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担任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等工作,对优秀人才的成长不利。对此,科大领导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校长汤洪高教授说:“优秀人才的培养,不外乎两个目标;业务专才和带头人。对前者而言,学校要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让他们埋头做学问;而后者则不同。学科带头人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领衔者,还要在团结、凝聚队伍,调动学术团体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等方面有较强的才能,所以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敢于让他们在各种岗位上锻炼能力,敢于让他们‘双肩挑’甚至‘三肩挑’。”
       事实上,在科大,优秀留学人员已经挑起了教学、科研重担。如侯建国教授担仟了中国科大合肥高等研究院的副院长和中科院结构分析研究开放实验室主任;郑永飞教授担任了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主任;程艺教授担任了数学系主任;年仅 34岁的留苏博士叶向东教授担任了科大理学院的副院长;36岁的孙卫东教授担任了学校信息处理中心主任。目前,全校系处领导中的80%是留学回国人员,校级领导以及科研、教务、人事等主要业务单位负责人中有2/3是留学回国人员。科研上,以他们为核心已形成众多的研究群体;在管理岗位上,他们也展露了才华。
       对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职称、住房、待遇等固然重要,但他们最希望的是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本领用到事业上。对此党委书记余翔林再清楚不过,他说:关键是帮他们成就大业。
       中国科大曾提出了“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吸引留学人员策略,并制定了一系列生活条件、职务、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如聘任高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安排两室一厅至三室一厅住房;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等问题。随着吸引留学人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学校认识到,对于回国人员而言,成就一番大业是他们的最高追求,所以,要真正留住他们的心,更重要的还是帮助他们的祖国大地上扎下事业之根。1993年,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工作的留德博士郑永飞应聘来到科大。一进校即聘为副教授。不过,更令郑永飞感念的是,学校给他的事业发展一路大开绿灯,投入了很大的人、财、物资源。招收研究生时名额优惠,享受与院士同等待遇,专门拨出2百平方米的楼层建实验室;给他配备科研助手;帮他申请到1994年度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大力支持他入选了中科院实施的旨在加速培养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的“百人计划”。
       除了从实验室、科研助手、申请课题等方面为归国学者提供帮助外,科大还根据他们的研究情况,积极为他们创造、提供出国交流和深造的机会,使他们保持与世界先进科技前沿的密切接触。侯建国博士在固体材料的结构与物性研究中取得不凡业绩,学校帮助他建立了“团簇复合材料青年实验室”,又安排他担任了与东京大学校际合作的首席专家。结构分析研究开放实验室的毛志强研究员最近也再次赴日本进行合作研究,这同样是学校根据他的研究进展和需要,主动为他作出安排。几年来,他在科大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成果突出,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求是基金奖等奖励。
       科大对归国学者事业上的扶持,吸引了一批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优秀留人员扎根科大、并作出突出的成就。
       来源:《中国教育报》1998年9月6日